终然可乐业,时节一来斯
出处:《授衣还田里》
唐 · 韦应物
公门悬甲令,浣濯遂其私。
晨起怀怆恨,野田寒露时。
气收天地广,风凄草木衰。
山明始重叠,川浅更逶迤。
烟火生闾里,禾黍积东菑。
终然可乐业,时节一来斯。
晨起怀怆恨,野田寒露时。
气收天地广,风凄草木衰。
山明始重叠,川浅更逶迤。
烟火生闾里,禾黍积东菑。
终然可乐业,时节一来斯。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公门:指官府或衙门。悬甲令:古代的一种禁令,禁止在特定时期进行某些活动,如打猎、砍伐等。
浣濯:洗涤,洗澡。
怆恨:悲伤,哀怨。
野田:田野。
寒露: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气温下降,地面露水凝结成寒露。
气收:指秋天的收敛之气。
草木衰:草木凋零,枯萎。
川浅:河流变浅。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
闾里:泛指乡里,民间。
东菑:东边的田地。
翻译
官府中已颁布禁令,人们洗衣沐浴以满足个人需求。清晨起来心中充满哀伤,田野间寒露点点显凄迷。
秋气降临天地变得广阔,风吹草木显出凋零之态。
山色因天晴而显得层次分明,河流浅浅延伸曲折连绵。
炊烟升起在村落之间,金黄的稻谷堆积在东边的田地。
终究可以安居乐业,只要季节合适生活便欣欣向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诗中“公门悬甲令”一句,通过悬挂兵器来传达战争结束、和平到来的信息。“浣濯遂其私”,则是说人们可以在家里自由自在地过自己的日子。
“晨起怀怆恨”、“野田寒露时”两句,诗人表达了清晨起来,对于往昔的忧虑和不满仍然存在,但是在大自然中,这些忧虑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散。
“气收天地广”、“风凄草木衰”两句,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宽广和对自然界变化的感慨。
“山明始重叠”、“川浅更逶迤”则是形容归乡路上的风光,山色更加鲜明,河水变得浅缓,这些景象都增添了一种家的温馨。
“烟火生闾里”、“禾黍积东菑”两句,描绘了村庄生活的宁静与丰收,家家户户炊烟升起,农作物成熟堆放在田野中。
最后,“终然可乐业”、“时节一来斯”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的生活状态感到满足和喜悦,同时也感慨于时间的流逝,提醒自己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