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梦绕双亲墓,万里心伤一病身
出处:《清明野步有感》
清 · 李寄
春愁压客不知春,拭眼惊看此日新。
树树桃花风著力,村村社酒鸟呼人。
两年梦绕双亲墓,万里心伤一病身。
怅望江南春十倍,敝裘何事苦留秦。
树树桃花风著力,村村社酒鸟呼人。
两年梦绕双亲墓,万里心伤一病身。
怅望江南春十倍,敝裘何事苦留秦。
鉴赏
这首诗《清明野步有感》由清代诗人李寄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清明时节在野外散步时的所见所感,情感深沉而哀婉。
首联“春愁压客不知春,拭眼惊看此日新”开篇即道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春天本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对于诗人来说,却因心中郁结的愁绪而难以感受到春日的美好。他擦拭着眼睛,试图从这纷扰中寻觅一丝清新,却意外地看到了新一天的希望与生机,这种反差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心弦。
颔联“树树桃花风著力,村村社酒鸟呼人”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的春景。桃花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展现出勃勃生机;而村子里的社酒与鸟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都市喧嚣的厌倦。
颈联“两年梦绕双亲墓,万里心伤一病身”则转而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和身体的深深忧虑。过去两年里,他梦中常常回到父母的墓前,思念之情难以自抑;而如今,远在他乡的他,又因疾病缠身而感到心痛不已。这两句诗将个人的情感与家庭、健康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自身健康的担忧。
尾联“怅望江南春十倍,敝裘何事苦留秦”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向往,以及对自己身处异乡、无法归家的无奈与痛苦。他想象着江南那十倍于此时此地的春色,而自己却只能穿着破旧的裘衣,在这里苦苦挣扎。这一对比强烈地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自由与归属感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家庭、健康、故乡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