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金钱靡费处,谁将全力奠中流
出处:《公路浦夜泊与松友饮》
清 · 顾趟炳
天涯踪迹付觥筹,支枕篷窗倦即休。
旅雁数声千里梦,残梅半树五更愁。
地传公路犹名浦,人到清淮一系舟。
多少金钱靡费处,谁将全力奠中流。
旅雁数声千里梦,残梅半树五更愁。
地传公路犹名浦,人到清淮一系舟。
多少金钱靡费处,谁将全力奠中流。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公路浦泊船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旅途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句“天涯踪迹付觥筹”,诗人将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比作饮酒时的杯盘交错,形象地表达了对远方和未知的探索与接受。接着,“支枕篷窗倦即休”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疲倦后在简陋船舱中的休息场景,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自适。
“旅雁数声千里梦”,诗人通过远处飞过的雁群,联想到自己的千里之遥的故乡与梦想,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憧憬。“残梅半树五更愁”,则以残冬时节仅存的梅花,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五更时分的寂静更增添了这份愁绪的深沉。
“地传公路犹名浦,人到清淮一系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具体的地理环境,也蕴含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与对当下处境的感慨。公路浦与清淮,既是实指,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体现了他对过去与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最后,“多少金钱靡费处,谁将全力奠中流”,诗人反思了生活中金钱的无尽消耗,并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又有谁能真正把握住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也触及了更广泛的人生哲学问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旅行体验和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