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献粣聊将追粔籹,餔糟只欲伴屠苏全文

献粣聊将追粔籹,餔糟只欲伴屠苏

先生岂比习池徒,薄酝仍惭校尉厨。
献粣聊将追粔籹,餔糟只欲伴屠苏
削肌知自何人手,灌顶疑尝释氏醐。
必许寻花兼问柳,敢辞挈榼更提壶。

注释

习池:比喻修养或学问的修炼之地。
薄酝:淡酒,质量一般的酒。
校尉厨:指官府或豪家的酒肴。
粣:古代的一种糕点。
粔籹:古代端午节的食品,粽子。
屠苏:古代农历正月初一饮用的药酒。
削肌:形容食物的细腻或手艺高超。
释氏醐:佛教徒所称的酥油,比喻极美的饮料。

翻译

您怎能与池中习练之人相比,即使是淡酒也让我羞愧,比不上校尉府中的佳酿。
我献上这粗陋的粣食,姑且当作追赶节日的甜糕,只想以糟食陪伴屠苏酒。
削瘦肌肤的感觉,不知出自谁的手艺,头顶灌下的液体,怀疑是佛教僧侣的酥油。
定要允诺我寻觅花香,询问春色,怎会推辞携带酒壶,提着它去畅饮一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的作品,题为《戊子岁除以粣代酒送邦衡邦衡有诗见戏仍送牛尾狸次韵》。诗中,诗人以“先生”自比,不同于习池(泛指学舍)中单纯的求学之人,他以自制的淡酒(粣)代替了校尉厨中的美酒,表达了自己的谦逊和对友人的敬意。诗人以献粣之举,暗含着对传统节日食品如粔籹的追忆,同时也借餔糟(糟粕)与屠苏(古代新年饮的药酒)表达对新年的祝福。

“削肌知自何人手”一句,可能是指品尝食物时感受到的精细技艺,暗示了对方烹饪的高超;“灌顶疑尝释氏醐”则以佛教中的甘露比喻朋友的馈赠,显得既亲切又富有禅意。诗人表达了对寻花问柳(游赏春色)的期待,同时也愿意携带酒具(榼提壶),与朋友一同畅饮,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食物和饮酒的细节,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