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藁一上书,引领希察识
出处:《将以伏阙北首晨发即事有作》
明 · 王世贞
维稍候鸣潮,伺钥遵广陌。
晨鸡再三号,使我天地白。
太阳丽层霄,万象欣自获。
痛彼泉下台,永閟无生色。
微抑不见宣,苟存终何益。
席藁一上书,引领希察识。
苍麟代司阍,精卫声不隔。
倘返杨公葬,得从原阡侧。
焚山无馀怼,誓墓有遗则。
远愧密亲来,杯酒相慰藉。
鸿雁冥冥飞,焉知非谋食。
负耒安馀年,托心在兹迹。
晨鸡再三号,使我天地白。
太阳丽层霄,万象欣自获。
痛彼泉下台,永閟无生色。
微抑不见宣,苟存终何益。
席藁一上书,引领希察识。
苍麟代司阍,精卫声不隔。
倘返杨公葬,得从原阡侧。
焚山无馀怼,誓墓有遗则。
远愧密亲来,杯酒相慰藉。
鸿雁冥冥飞,焉知非谋食。
负耒安馀年,托心在兹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出行的情景,诗人以候潮、遵广陌起兴,暗示行程的开始。晨鸡报晓,象征着新的一天和希望的到来,然而诗人的心中却充满了对逝者的哀思,感叹泉下的亲人再无生机。他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即使微弱的声音难以传达,也要上书申诉,期待公正的察识。
诗人运用“苍麟”和“精卫”的典故,寓意忠诚与坚韧,希望能为亡者争取到应有的待遇,如杨公之葬地。他承诺焚烧山川以泄愤,誓言墓前有所作为。对于远方亲友的慰问,诗人深感感激,但也明白鸿雁南飞可能只是为了觅食,自己则选择耕田度日,寄托情感于此。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忧虑,又有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作者在哀痛中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