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旧痕溪石出,风收新雨岭云闲
出处:《送诗卷还周益公》
宋 · 杨炎正
万象供吟景不悭,文穷催入鬓毛斑。
谭犀岂止退三舍,识豹仅能窥一虨。
水落旧痕溪石出,风收新雨岭云闲。
湖山千里无逃景,都入骚人卷轴间。
谭犀岂止退三舍,识豹仅能窥一虨。
水落旧痕溪石出,风收新雨岭云闲。
湖山千里无逃景,都入骚人卷轴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万象:万物景象。吟:吟咏。
不悭:任我使用,不吝啬。
文穷:时光流逝,才华耗尽。
鬓毛斑:白发增添。
谭犀:言辞犀利。
退三舍:退避、回避。
识豹:识别豹子。
一虨:略知一二。
水落:雨后水位下降。
旧痕:旧时痕迹。
溪石出:溪石显露。
风收:风雨停歇。
岭云闲:山岭云雾悠闲。
湖山千里:千里湖光山色。
逃景:遁形、隐藏。
骚人:诗人。
卷轴:画卷。
翻译
万物景象任我吟咏,时光催人老,白发添上眉头。谈吐犀利岂止退避三舍,识别豹子也只是略知一二。
雨过水位下降,露出溪石,新雨过后,山岭云雾悠闲。
湖光山色千里无处遁形,都被诗人收入画卷之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山水景色的画面,诗人通过对万象更新和个人容颜变化的描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供吟景不悭"表明大自然不断地展现出新的美景,不会有所保留;"文穷催入鬓毛斑"则是诗人自嘲,由于年华老去,头发开始出现白丝。
接下来的两句"谭犀岂止退三舍,识豹仅能窥一虨",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事物认知的局限性。犀和豹都是古代用来形容难以捕捉的事物,这里代表诗人无法全面把握事物,只能看到其一部分。
中间两句"水落旧痕溪石出,风收新雨岭云闲"描绘了一个雨后景象:雨水流过后露出古老的痕迹,山谷中的石头显现出来;同时,风吹散了新降下的雨云,让远处的岭云显得格外清净。
最后两句"湖山千里无逃景,都入骚人卷轴间"则是说诗人所见到的万千山水之美,无一不被包含在书写的范围内。这里的“骚人”指的是擅长描绘山水风光的诗人,而“卷轴间”则是他们用来记录这些景色的书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摹,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生命短暂、认知局限以及艺术创作的无限追求等深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