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情熟自不厌,无求亦何嗔全文

情熟自不厌,无求亦何嗔

出处:《晚浴崇教寺
宋 · 周紫芝
闲居谁与游,幸此招提邻。
时乘下泽车,访我物外人。
往往听鱼鼓,相随作朝昏。
斋得饱佛饭,暮浴沾僧巾。
情熟自不厌,无求亦何嗔
我生束世故,欲解未有因。
愿丏一滴甘,为洗千劫尘。
无冠顾安整,有衣聊自振。
道人小轩窗,池净花色新。
芭蕉过微雨,苍翠争丛筠。
劲节秋益好,柔葩委菅榛。
岂但娱老眼,亦足观是身。
攲眠寄静榻,小休只逡巡。
茶甘犹在口,龛灯已前陈。
日暮行当归,击柝催重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周紫芝在崇教寺的闲居生活,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氛围。诗中通过“下泽车”、“鱼鼓”、“佛饭”、“僧巾”等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寺庙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他与僧侣之间的深厚情谊。

“闲居谁与游,幸此招提邻。” 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居住环境与心境,身处寺庙之侧,虽无繁华之伴,却有幸与佛门为邻,内心感到一种难得的宁静与满足。

“时乘下泽车,访我物外人。” 描述了诗人偶尔乘坐简陋的车辆,探访那些超脱世俗之人,体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往往听鱼鼓,相随作朝昏。” 通过“鱼鼓”的声音,描绘了寺庙日常生活的节奏,与僧侣们一同度过晨昏,体现了生活的和谐与默契。

“斋得饱佛饭,暮浴沾僧巾。” 描述了诗人参与寺庙的斋戒生活,享受佛家的饮食,傍晚沐浴后,沾湿了僧侣的毛巾,进一步展示了他对佛教文化的亲近与融入。

“我生束世故,欲解未有因。” 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束缚的厌倦,渴望解脱,但又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流露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愿丏一滴甘,为洗千劫尘。” 希望能获得一丝甘甜,洗净千年的尘埃,表达了诗人对心灵净化的渴望。

“无冠顾安整,有衣聊自振。” 虽然没有官帽,但衣着整洁,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形象的重视,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道人小轩窗,池净花色新。” 描绘了寺庙内道人居住的小屋,窗户明亮,池水清澈,花朵鲜艳,营造出一片清新的景象。

“芭蕉过微雨,苍翠争丛筠。” 细雨过后,芭蕉叶更加青翠,与丛竹竞相生长,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劲节秋益好,柔葩委菅榛。” 秋天到来,竹子更加坚韧,花朵凋零,委身于杂草之中,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规律。

“岂但娱老眼,亦足观是身。” 不仅让老眼得到愉悦,也足以观察到自身的变化与成长。

“攲眠寄静榻,小休只逡巡。” 在静谧的卧榻上休息,短暂的休憩后,诗人似乎仍在徘徊,表现了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事物的留恋。

“茶甘犹在口,龛灯已前陈。” 品尝过的茶香仍留在口中,龛灯已经提前摆放,预示着夜晚的来临。

“日暮行当归,击柝催重闉。” 日落时分,诗人准备返回,敲击的柝声催促着城门关闭,增添了时间流逝的紧迫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自然、佛教文化的深刻感悟,充满了禅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