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香十里,雨过珠百斛
出处:《分题得莫氏荷池》
宋 · 袁甫
我老贫无居,借宅横水北。
轩窗五月凉,四面绕脩竹。
方塘贮清泉,绿净荫湖目。
初疑青钱小,稍展圆盖绿。
红妆出菡萏,敛萼似羞缩。
清晨露华滋,掩苒耀容服。
风来香十里,雨过珠百斛。
全家在清凉,衾枕有馀馥。
吾师老瞿昙,六入渐驱逐。
尘嚣化五浊,热恼变三伏。
食实餐其根,对案何用肉。
轩窗五月凉,四面绕脩竹。
方塘贮清泉,绿净荫湖目。
初疑青钱小,稍展圆盖绿。
红妆出菡萏,敛萼似羞缩。
清晨露华滋,掩苒耀容服。
风来香十里,雨过珠百斛。
全家在清凉,衾枕有馀馥。
吾师老瞿昙,六入渐驱逐。
尘嚣化五浊,热恼变三伏。
食实餐其根,对案何用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贫:贫穷。横水北:横跨水面的北方。
脩竹:修长的竹子。
方塘:方形的池塘。
菡萏:荷花的别称。
羞缩:含羞带怯的样子。
露华:露水的光泽。
尘嚣:尘世的喧嚣。
五浊:佛教中的五种不清净状态。
热恼:炎热带来的烦恼。
食实:实实在在地吃。
肉:指世俗的肉类食物。
翻译
我年迈贫穷无处居住,借住在横水北边的宅子。五月时分,轩窗透出凉意,四周环绕着修长的竹林。
方塘中储满了清澈的泉水,翠绿的竹叶如湖光倒影。
起初以为是青钱般的小物,渐渐展开才发现是圆润的荷叶绿色。
荷花盛放,如同红妆女子,含苞待放仿佛害羞缩敛。
清晨的露水滋润着它们,光彩照人,美不胜收。
清风带来十里花香,雨后仿佛有百斛明珠洒落。
全家都沉浸在这份清凉之中,连被褥枕头都留有余香。
我的老师老瞿昙,修行之路逐渐远离尘世纷扰。
世俗的喧嚣化为五种浊气,炎热烦恼变为三伏酷暑。
我们以实心实意食用莲藕的根,面对案头无需再有肉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甫所作的《分题得莫氏荷池》,通过对莫氏荷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和对禅意的理解。诗中以个人的贫寒生活为背景,寓居于横水北的借宅,环境清幽,五月间轩窗透凉,四周修竹环绕,方塘清泉与翠竹相映成趣。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荷叶的生长变化,从初时如青钱般小巧,到逐渐展开如圆盖般碧绿,再到荷花含苞待放,仿佛少女害羞般敛缩。清晨的露珠滋润着荷叶,雨后更显生机盎然,香气能飘散十里。这样的清凉世界让诗人感到身心宁静,全家人在此享受着宁静的生活,连寝具都留有荷香余韵。
诗人将自己比作佛家的老师瞿昙,暗示自己通过禅修逐渐摆脱尘世烦恼,将世俗的热恼转化为内心的清凉。他以素食为食,表示对物质欲望的淡泊,更强调精神追求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