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节驰群望,神休答帝祈
出处:《次韵和吴侍郎佳雪应祈丰年有望》
宋 · 宋庠
使节驰群望,神休答帝祈。
同云先北合,馀霰遂西飞。
近野银开界,遥山玉吐辉。
梅飘知腊破,絮舞误春归。
谢市人惊面,曹风客比衣。
稍添波面白,并作土膏肥。
苑阔沈苍雾,川明失素矶。
猎场漫兽迹,农亩罢民欷。
兴觉龙沙接,寒将裸壤违。
光迷梁日晓,润息瓮畦机。
仙氅谁连袂,幽兰更抚徽。
恐应缘丽唱,欢意彻天扉。
同云先北合,馀霰遂西飞。
近野银开界,遥山玉吐辉。
梅飘知腊破,絮舞误春归。
谢市人惊面,曹风客比衣。
稍添波面白,并作土膏肥。
苑阔沈苍雾,川明失素矶。
猎场漫兽迹,农亩罢民欷。
兴觉龙沙接,寒将裸壤违。
光迷梁日晓,润息瓮畦机。
仙氅谁连袂,幽兰更抚徽。
恐应缘丽唱,欢意彻天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驰:疾驰。神休:神灵的恩惠。
答:回应。
馀霰:残留的雪花。
西飞:向西飘落。
梅飘:梅花飘香。
腊破:腊月将尽。
曹风客:比喻旅人。
比衣:感慨衣物不足。
波面:水面。
白:泛白的光芒。
苑阔:皇家园林广阔。
沈:沉没。
川明:河水清澈。
素矶:白色礁石。
猎场:狩猎场所。
农亩:农田。
龙沙:沙漠地带。
违:违背。
光迷:光线迷离。
润息:滋润气息。
仙氅:仙人的衣裳。
抚徽:轻拂。
丽唱:优美的歌声。
天扉:天边。
翻译
使者疾驰以回应众望,神灵回应了皇帝的祈祷。乌云首先在北方聚合,剩余的雪花向西方飘散。
近郊田野银装素裹,远处山峦如玉般闪耀。
梅花飘香预示着腊月将尽,柳絮纷飞误以为春天归来。
市场的人们惊讶于景象变化,旅人像曹植诗中所写,感慨衣物不足以御寒。
水面上泛起白光,滋润着土地,使之肥沃。
皇家园林沉浸在深沉的雾气中,河流失去了往常的清晰,礁石也不见踪影。
猎场上的兽迹遍布,农民不再哀叹劳作,只因寒冬将至。
兴味盎然,龙沙之地与寒冷抗争,人们不愿离开肥沃的土地。
阳光照亮梁间,生机在水田中苏醒,仿佛仙人的衣裳在拂动。
或许是因为美妙的歌声,欢乐的气息弥漫天空。
恐怕这一切都源于那美丽的歌唱,让人心情愉快,直至天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庠创作的《次韵和吴侍郎佳雪应祈丰年有望》。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描写雪景并表达对丰收的期待与祝愿的诗。
诗中的第一句“使节驰群望,神休答帝祈”展现了诗人对雪中美好景象的观察,以及对自然之神的敬畏和祈求。接下来的“同云先北合,馀霰遂西飞”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雪花纷飞图景。
随后的几句“近野银开界,遥山玉吐辉。梅飘知腊破,絮舞误春归。”通过对比雪地与远山的白色,以及梅花在雪中开放和绵密细雨(絮)带来的生机,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之美的赞叹。
“谢市人惊面,曹风客比衣。稍添波面白, 并作土膏肥。”则是从日常生活中观察雪的影响,包括人们对于雪景的惊喜,以及雪水融化后的滋润,反映出诗人的细致观察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激。
“苑阔沈苍雾,川明失素矶。猎场漫兽迹,农亩罢民欷。”这几句则描绘了雪后大地的宁静与野生动物留下的足迹,以及人们对土地劳作后的休息。
“兴觉龙沙接,寒将裸壤违。光迷梁日晓,润息瓮畦机。”诗人通过这些句子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以及冬去春来间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机复苏。
最后,“仙氅谁连袂,幽兰更抚徽。恐应缘丽唱,欢意彻天扉。”则是诗人对于美好景象的赞美以及对未来丰收的一种期待与祝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观察和精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雪景的欣赏,以及对来年丰收的祈愿,展现了宋代文学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