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古木传声连峭壁,一灯悬影过中宵全文

古木传声连峭壁,一灯悬影过中宵

出处:《寄益上人
唐 · 齐己
长想寻君道路遥,乱山霜后火新烧。
近闻移住邻衡岳,几度题诗上石桥。
古木传声连峭壁,一灯悬影过中宵
风骚味薄谁相爱,攲枕常多梦鲍昭。

拼音版原文

chángxiǎngxúnjūndàoyáoluànshānshuānghòuhuǒxīnshāo
jìnwénzhùlínhéngyuè

shīshàngshíqiáo
chuánshēngliánqiàodēngxuányǐngguòzhōngxiāo

fēngsāowèibáoshuíxiāngàizhěnchángduōmèngbàozhāo

注释

长想:长久地思念。
寻君:寻找您。
道路遥:路途遥远。
乱山:群山,指山势错综复杂。
霜后:霜降之后。
火新烧:野火烧过的痕迹,此处可能指自然景观。
近闻:最近听说。
移住:搬家,迁居。
邻衡岳:靠近衡山,衡山是中国五岳之一。
几度:几次。
题诗:在某处写下诗文。
石桥:具体的地点,可能诗人与友人常交流的地方。
古木:古老的树木。
传声:声音传递,这里可能指回音或风穿过树林的声音。
连峭壁:与陡峭的山崖相连。
一灯:一盏灯,可能指夜读或夜行的光亮。
悬影:灯光投下的影子。
过中宵:度过半夜。
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这里代指文学才华或风气。
味薄:淡薄,不浓厚,这里指文风不被时人所重。
相爱:欣赏,喜爱。
攲枕:斜倚着枕头,形容闲适或愁思的姿态。
常多梦鲍昭:经常梦见鲍照,鲍昭是南朝著名诗人,这里表达对鲍照的仰慕及对友人的思念。

翻译

常常渴望寻访您却道路遥远,群山在霜降后野火新近燃烧。
最近听说您搬家靠近衡山居住,几次写诗题在石桥之上。
古老树木的声音连着陡峭山壁,一盏灯火的影子穿越半夜。
风气文采淡薄谁来欣赏,斜倚枕头时常梦见鲍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渴望交流之情。开篇“长想寻君道路遥,乱山霜后火新烧”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牵挂和渴望见面的迫切心情。这里的“路途遥远”和“霜后火烧”都是对友人相隔遥远的隐喻,同时也暗示着内心深处对于交流与沟通的热烈期盼。

接着“近闻移住邻衡岳,几度题诗上石桥”两句,透露了朋友可能已经搬到靠近衡山的地方,而诗人则频繁地在一座石桥上留下自己的诗句,以此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期待。

“古木传声连峭壁,一灯悬影过中宵”两句,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思念之情。夜晚的寂静中,只有古树上的风声穿越着峻急的山壁,而一盏孤灯在夜色中投下长长的影子,这一切都像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呼唤和对友人的思念。

“风骚味薄谁相爱,攲枕常多梦鲍昭”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真挚情谊的怀疑,以及自己在寂寞无聊时常常梦到古代那位才子鲍照。这里的“风骚味薄”暗指现实中的交往多为浅薄,而“攲枕常多梦鲍昭”则是诗人对于古人真挚情谊的向往与怀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于朋友、对于历史人物的思念。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豪放情怀,也映射出他们对于真挚友谊的渴望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