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望君日西下,去天一握疑有云气时相通
洱河西倾去无底,晴日倒射红琉璃。
相传沈木儿,背坐曾遨嬉。
筑城蜿蜒似龙尾,千古髯君乃其始。
缚绳驾长桥,皮船中荡摇。
危巅石楼高百尺,子孙生长今渔樵。
空林明月手可拾,仰饮飞流须发湿。
寒藤罥径侧足行,饥猿儿啼鼠人立。
惨澹虚无间,鸟道开人寰。
峨眉东望止一发,参旗玉井闪闪上下随跻攀。
君不闻木皮冈前九折坂,客行胡为车欲返。
又不闻青溪关上三碉城,累累战骨耕未平。
轻家许国要有道,矍铄是翁誇不老。
张公子,当有行。
绣衣青春照琼英,笑誇紫燕辞天京。
朝餐五粒之松子,暮食侧生红入齿。
从来蛮客尊汉官,但饮亡何端有理。
南飞雁足何憧憧,不能与日随西东。
相思望君日西下,去天一握疑有云气时相通。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袁桷的《哀牢夷》描绘了哀牢夷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感。
首句“哀牢夷,苍山叠翠云无梯”以“无梯”二字形象地描绘出哀牢夷地区山势险峻,云雾缭绕的景象。接下来的“洱河西倾去无底,晴日倒射红琉璃”则通过洱河的动态描绘,展现了哀牢夷地区壮丽的自然景观,晴日里洱河反射出的红光如同琉璃般美丽。
“相传沈木儿,背坐曾遨嬉”引入了一个传说故事,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随后,“筑城蜿蜒似龙尾,千古髯君乃其始”描述了哀牢夷地区古老的建筑风格,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巧妙结合。
“缚绳驾长桥,皮船中荡摇”描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展示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危巅石楼高百尺,子孙生长今渔樵”则进一步展现了哀牢夷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
“空林明月手可拾,仰饮飞流须发湿”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宁静与清晨瀑布的壮观,体现了哀牢夷地区的自然之美。“寒藤罥径侧足行,饥猿儿啼鼠人立”则通过动物的活动,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惨澹虚无间,鸟道开人寰”表达了哀牢夷地区与外界联系的艰难与珍贵。“峨眉东望止一发,参旗玉井闪闪上下随跻攀”则通过对比峨眉山的远眺,突出了哀牢夷地区的独特地理位置。
最后,“君不闻木皮冈前九折坂,客行胡为车欲返。又不闻青溪关上三碉城,累累战骨耕未平”通过历史事件的引用,反映了哀牢夷地区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民族冲突。“轻家许国要有道,矍铄是翁誇不老”表达了对忠诚与智慧的赞美。“张公子,当有行。绣衣青春照琼英,笑誇紫燕辞天京”则以张公子的形象,展现了年轻一代的活力与追求。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哀牢夷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