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有印书叟,日印可千纸
出处:《三吊吟四首 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市有印书叟,日印可千纸。
间得工墨钱,苟足赡妻子。
近欲役其人,告者谓已死。
醉歌夜彻晓,熟卧呼不起。
人鬼顷刻分,火葬骨骸燬。
岂不谓达生,谁独能免此。
间得工墨钱,苟足赡妻子。
近欲役其人,告者谓已死。
醉歌夜彻晓,熟卧呼不起。
人鬼顷刻分,火葬骨骸燬。
岂不谓达生,谁独能免此。
注释
市:城市。印书叟:卖书的老头。
日印可千纸:每天能印上千张纸。
工墨钱:好价钱。
赡妻子:养活妻儿。
役其人:让他工作。
谓已死:告知我已去世。
醉歌:饮酒唱歌。
熟卧:沉睡。
人鬼顷刻分:生死瞬间分明。
火葬:火化。
达生:看透人生。
免此:逃脱这样的结局。
翻译
城里有个卖书的老头,每天能印上千张纸。偶尔赚到一些好价钱,勉强够养活妻儿。
最近想让他继续工作,但告知我说他已经去世。
他整夜饮酒唱歌直到天亮,沉睡不醒。
生死瞬间分明,他的遗体被火化成灰烬。
这难道不是看透人生吗?又有谁能逃脱这样的结局呢?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书店老板的生活和命运的诗歌。开头两句“市有印书叟,日印可千纸”描述了书店老板每天都在忙碌地印制大量的书籍,显示出他对工作的投入和书店的繁忙。接下来的“间得工墨钱,苟足赡妻子”则透露出尽管如此,他所得到的报酬仅够勉强维持家庭开支,反映了当时书店老板的艰难生计。
诗人随后转向了一个悲剧性的情节:“近欲役其人,告者谓已死。”这表明在准备再次利用这个人的时候,却得知他已经去世。紧接着,“醉歌夜彻晓,熟卧呼不起”描绘了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无奈和悲哀,书店老板可能借酒浇愁,但即便如此,也无法逃避死亡的命运。
最后两句“人鬼顷刻分,火葬骨骸燬。岂不谓达生,谁独能免此”表达了对生命易逝和死亡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提到的“火葬”,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丧葬方式,也强化了死亡主题。末尾的问题“岂不谓达生,谁独能免此”则是对人生苦短和死亡必至的无奈反问,似乎在探讨生命的本质和终极命运。
整首诗通过书店老板的故事,展现了宋末元初社会下层人民的艰辛生活,以及面对死亡的普遍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