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庐当大道,节士不肯过
出处:《同道损持国访孔旼处士》
宋 · 梅尧臣
高庐当大道,节士不肯过。
穷巷独秉德,车马一何多。
势力走谀谄,礼义服委佗。
是以被褐人,长甘北山阿。
曰今岂有愧,渔上有行歌。
穷巷独秉德,车马一何多。
势力走谀谄,礼义服委佗。
是以被褐人,长甘北山阿。
曰今岂有愧,渔上有行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高庐:高大的房屋。大道:宽阔的大路。
节士:有节操的人。
穷巷:偏僻小巷。
秉德:坚守美德。
车马:来往的车辆和马匹。
势力:权势。
谀谄:奉承迎合。
委佗:谦逊有礼。
被褐人:穿着粗布衣的人。
北山阿:北山的角落。
岂有愧:有何惭愧。
渔上:山间的渔夫。
行歌:唱着歌。
翻译
高大的庐舍正对着大道,有节操的人却不愿经过。在偏僻小巷中,他独自坚守美德,为何来往的车马如此众多?
权势驱使人们奉承逢迎,唯有礼仪能使人谦逊有礼。
因此,身着粗布衣的人,心甘情愿地生活在北山的简朴之中。
他说今日难道有何惭愧,渔夫在山间还唱着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坚守道德操守的节士,他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尽管外界权贵们的车马频繁,但他不为所动,独自保持着高尚的品德。诗人以这位“被褐人”为例,赞美他的清贫生活和对礼义的执着,即使身处北山,也无愧于心。最后,诗人借渔夫唱着歌,表达出对这种高尚品格的认同,认为在当今社会,这样的人并不罕见,仍然有人保持着独立的精神和行为准则。梅尧臣通过此诗,展现了对道义坚守者的敬仰和对浮华世态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