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爱民心尚在,可能忧国泪空流
出处:《送魏德源守普慈二首 其二》
宋 · 李流谦
东梓名州最普州,蟆颐相望气横秋。
青衿胄子迎高朕,竹马儿童识细侯。
只有爱民心尚在,可能忧国泪空流。
摩挲疲瘵无多事,绿野家家剑换牛。
青衿胄子迎高朕,竹马儿童识细侯。
只有爱民心尚在,可能忧国泪空流。
摩挲疲瘵无多事,绿野家家剑换牛。
注释
普:普遍,广泛。蟆颐:蛙眼,比喻众多。
青衿:古代学子的服装,代指学子。
胄子:贵族子弟。
竹马:儿童游戏用的竹制马。
细侯:地位显赫的人物。
爱民:爱护人民。
忧国:忧虑国家。
疲瘵:疲惫病弱的人。
剑换牛:以剑交易,象征农业社会中物物交换。
翻译
东方大州名为普,秋天的气息中蛙眼相连。青衫学子迎接尊贵,儿童骑竹马识得贵人。
唯有热爱人民的心还在,可能忧国的泪水只能空流。
抚摩疲惫病弱的人们没有太多事做,田野家家户户以剑换取耕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忧国的情感。"东梓名州最普州,蟆颐相望气横秋"两句,通过对地理位置的描述,设置了一个宽广而又有些萧索的场景,传达出一种边塞的孤独与苍凉。"青衿胄子迎高朕,竹马儿童识细侯"则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怀念,孩子们在成长中学习着英雄事迹,显示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
"只有爱民心尚在,可能忧国泪空流"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百姓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当前局势的担忧。"摩挲疲瘵无多事,绿野家家剑换牛"则透露出一种战争即将来临的紧张氛围,但生活仍在继续,民众可能为了生存而做出一些牺牲。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关切,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出了战乱背景下人民生活的艰辛和诗人的深沉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