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河流发九地,欲挽升天门全文

河流发九地,欲挽升天门

宋 · 苏辙
西山学采薇,东坡学煮羹。
昔在建城市,岂复衣冠情。
朋友日已疏,止接盲赵生。
啬智徇所安,元气赖以存。
时于星寂中,稍护乱与昏。
河流发九地,欲挽升天门
枉用十年力,仅馀一灯温。
老病竟未除,惊呼欲狂奔。
何日新雨馀,得就季主论。

注释

薇:一种野菜,古人常以此为食。
煮羹:烹调羹汤。
建城市:古代城市名,这里指繁华时期。
衣冠情:士大夫的仪态和情感。
盲赵生:指视力不佳的朋友赵某。
啬智:保存智慧,不轻易显露。
元气:指生命力或精神。
稍护:稍微维护。
升天门:比喻高尚的理想或目标。
一灯温:象征微弱但仍在燃烧的希望。
季主:可能指有学问或地位的人,诗人期待与之交流。

翻译

在西山学习采薇的生活,东坡则研习烹饪之道。
过去在繁华的建城时期,哪里还能有士大夫的风范。
昔日的朋友日渐疏远,只剩下盲眼的赵生交往。
为了保全智慧,我顺应内心安宁,元气因此得以留存。
时常在寂静的夜晚,尽力维护秩序,抵御混乱和昏暗。
江河源自大地深处,我试图以之灌溉升天之门。
耗费十年心力,只剩一盏灯火微温。
年迈体衰始终无法改变,惊恐呼叫中只想疾驰而去。
何时能雨过天晴,能与季主这样的贤者详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之作,以姚道人的诗为灵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首句“西山学采薇,东坡学煮羹”借西山隐士和东坡居士的生活方式,暗示自己在困境中寻求内心平静与自给自足。接下来的诗句“昔在建城市,岂复衣冠情”回忆过去的繁华,感叹如今的落魄和不再有官场的意气风发。

“朋友日已疏,止接盲赵生”描绘了人际关系的疏远,只剩下与一位盲友的交往,反映出诗人孤独与无奈。诗人强调智慧的节俭使用,“啬智徇所安,元气赖以存”,表明他坚守原则,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时于星寂中,稍护乱与昏”暗指在动荡的时代里,诗人试图在寂静的夜晚保持清醒,抵抗混乱和昏暗。接下来的诗句“河流发九地,欲挽升天门”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出诗人想要改变现状,提升自我,如同河流逆流而上,冲击天门的壮志。

然而,“枉用十年力,仅馀一灯温”揭示了诗人付出的努力并未带来显著改变,只剩下一盏灯的微弱温暖。最后两句“老病竟未除,惊呼欲狂奔”直抒胸臆,表达了年迈体衰的困境和对未来的忧虑,以及对贤者季主的渴望,希望能得到他的指点。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苏辙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对理想追求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