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觉乡梦,鸟啼惊越吟
出处:《宿杜判官江楼》
唐 · 郎士元
适楚岂吾愿,思归秋向深。
故人江楼月,永夜千里心。
叶落觉乡梦,鸟啼惊越吟。
寥寥更何有,断续空城砧。
故人江楼月,永夜千里心。
叶落觉乡梦,鸟啼惊越吟。
寥寥更何有,断续空城砧。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适:适合,到达。楚:古代中国南方的楚国。
岂:难道。
吾愿:我的愿望。
思归:思念回归。
秋向深:秋天逐渐深入。
故人:老朋友。
江楼月:江边的楼台上的明月。
永夜:漫漫长夜。
千里心:千里之外的心意。
叶落:树叶飘落。
觉:感到。
乡梦:故乡的梦境。
鸟啼:鸟儿鸣叫。
越吟:越地的诗歌。
寥寥:寂静,稀疏。
更何有:还有什么。
断续:断断续续。
空城砧:空荡城市的捣衣声。
翻译
到楚国并非我所愿,秋天渐深思念家乡。老朋友在江边楼台上,明月长照,牵动着千里之外的思绪。
落叶让我感到故乡之梦,鸟鸣惊醒我对越地诗歌的共鸣。
寂寥中还能有什么?只有断断续续的城中捣衣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宿杜判官江楼》,是一首表达乡愁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的五言绝句。
“适楚岂吾愿,思归秋向深。” 这两句表明诗人适逢楚地(即今湖北、湖南一带),心中充满了返回家乡的愿望。随着秋天的深入,这种情感变得更加迫切。
“故人江楼月,永夜千里心。” 诗人在江边的楼阁之上,看着明亮的月光,不禁想起远方的老朋友。这份思念穿越了漫长的夜晚和遥远的距离,充满了诗人的内心。
“叶落觉乡梦,鸟啼惊越吟。” 当树叶开始飘落时,诗人似乎从一场关于家乡的梦中醒来。清晨鸟鸣声响起,也让他想起了越地(今浙江、上海一带)的歌谣,这些都是思念故土的表达。
“寥寥更何有,断续空城砧。” 最后两句诗人感叹道,除了这些零散的记忆和情感之外,还有什么可以留住呢?“空城砧”可能是指古城堡中的鼓声,寂寞而凄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对朋友的思念。郎士元巧妙地运用了秋夜、江楼月色、叶落鸟鸣等意象,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隔绝千里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