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作客子,椒柏羡主人
出处:《戊子正月六日雷雨感叹示寿仁子》
宋 · 杨万里
今晨忽雷雨,天地又发春。
草木閟红绿,生意察已欣。
蛰虫且徐动,馀寒未全仁。
先生起裹头,三叹一再颦。
春风吹万物,不吹先生贫。
靖怨一束书,只博两裤尘。
自倚文字工,竟取造物嗔。
小儿在傍笑,笑我浪苦辛。
去年作客子,椒柏羡主人。
在家不差胜,更用愁此身。
先生亦一莞,我不如儿真。
为我满眼酤,不问醨与醇。
杖头日百钱,无钱借诸邻。
不然衣可典,及此花柳新。
草木閟红绿,生意察已欣。
蛰虫且徐动,馀寒未全仁。
先生起裹头,三叹一再颦。
春风吹万物,不吹先生贫。
靖怨一束书,只博两裤尘。
自倚文字工,竟取造物嗔。
小儿在傍笑,笑我浪苦辛。
去年作客子,椒柏羡主人。
在家不差胜,更用愁此身。
先生亦一莞,我不如儿真。
为我满眼酤,不问醨与醇。
杖头日百钱,无钱借诸邻。
不然衣可典,及此花柳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忽:突然。发春:春天来临。
閟:隐藏。
生意:生机。
蛰虫:冬眠的昆虫。
馀寒:残留的寒冷。
先生:诗人自己或尊称。
一再:多次。
靖怨:平息怨气。
自倚:自以为。
造物:自然。
浪苦辛:辛苦劳碌。
椒柏:象征节日或富足。
差胜:相差。
莞:微笑。
酤:买酒。
醨:淡酒。
醇:浓酒。
典:典当。
翻译
今晨忽然雷雨交加,春天的气息又在天地间弥漫。花草树木隐藏了红绿的颜色,生机盎然,让人欣喜。
冬眠的昆虫开始慢慢活动,残留的寒冷还未完全消散。
先生起床时,头巾包裹着,多次叹息,眉头紧锁。
春风轻轻吹过万物,却未曾吹走先生的贫困。
我拿着一捆书,只换来两裤的灰尘,只为平息心中的怨气。
自以为文字功夫精湛,却引来造物主的嘲笑。
孩子在一旁笑,笑我辛苦劳碌无所得。
去年在外漂泊,羡慕主人家的椒柏装饰。
即使在家也不比在外差,更无需为生活忧虑。
先生微微一笑,我确实不如孩子天真。
请为我买满一壶酒,不管是淡的还是浓的。
每天仅有的百钱,无法向邻居借贷。
不然的话,衣服可以典当,但正值花柳新生的季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图景。开篇即以“今晨忽雷雨,天地又发春”揭示了季节的转换和自然界的更新。紧接着,“草木閟红绿,生意察已欣”展示了植物复苏后的生机与活力。“蛰虫且徐动,馀寒未全仁”则表现出初春时节冷暖交替的情景。
诗人通过“先生起裹头,三叹一再颦”这一细节,描绘了一位不为春光所动的高洁人物形象。下文“春风吹万物,不吹先生贫”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位先生超然于世俗之上的高洁品格。
接着,“靖怨一束书,只博两裤尘”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学问的执着追求,而“自倚文字工,竟取造物嗔”则展示了诗人对文字艺术的精湛和独到之处。
“小儿在傍笑,笑我浪苦辛”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过度劳累和孩子纯真的感慨。而“去年作客子,椒柏羡主人。 在家不差胜,更用愁此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现实中的自我反思。
最后,“先生亦一莞,我不如儿真。为我满眼酥,不问醨与醇。杖头日百钱,无钱借诸邻。不然衣可典,及此花柳新”几句,则是诗人对于生活的困顿和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多维度、深刻的生命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