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初传子风差薄,臣至干君德转輶
出处:《夏商》
宋末元初 · 方回
牛下悲哀宁戚讴,捐汤置禹此何由。
父初传子风差薄,臣至干君德转輶。
归启旧家犹几在,升陑众旅已相仇。
何人得似彭铿寿,见夏为殷复见周。
父初传子风差薄,臣至干君德转輶。
归启旧家犹几在,升陑众旅已相仇。
何人得似彭铿寿,见夏为殷复见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宁戚:古代贤士,以驾车时唱歌表达忧国之情。捐汤置禹:舍弃商汤的功绩,推崇大禹治水的功劳。
风差薄:风气逐渐衰落。
干君德转輶: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敬意减弱。
归启:指启继承王位。
陑:古地名,与登基有关。
彭铿:长寿之人。
翻译
牛下的宁戚发出悲哀的歌声,为何要舍弃汤的功绩而推崇禹?父亲传给儿子的风气渐渐淡薄,臣子对君主的敬意也变得轻浮。
回到故居,还能看到多少往日的痕迹,登基之路,众人已成敌对之势。
谁能像彭铿那样长寿,见证夏朝变为商朝,再见到周朝兴起?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时光变迁的感慨。开篇"牛下悲哀宁戚讴,捐汤置禹此何由"两句,通过对古代圣王禹(大禹)的传说中捞土成山的故事,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英雄辈出的感慨。"牛下"指的是禹所乘坐的神兽,"宁戚讴"则是哀伤之声,表明诗人对古代圣王事迹的怀念。
接着"父初传子风差薄,臣至干君德转輶"两句,则转向了对历史上父子相承、君臣关系的反思。"父初"指的是禹的父亲帝喾,"风差薄"则说明后代难以继承先祖之风,"臣至干君德转輶"则表达了臣子的品德也逐渐衰退。
"归启旧家犹几在,升陑众旅已相仇"两句,诗人通过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表达了时间流逝、世事沧桑之意。"归启"是指回到古代圣王的事迹中寻找精神寄托,而"旧家犹几在"则是在强调一些传统价值尚存;"升陑众旅已相仇"则是形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今多已成为了敌对的存在。
最后"何人得似彭铿寿,见夏为殷复见周"两句,是诗人对于能够跨越时代、领悟历史变迁的人才的向往。"彭铿寿"是古代历史上能通晓三代(夏、商、周)之事的人物,诗人通过这种向往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知识和智慧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古代历史人物事件的反思,抒发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文化传承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