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动鲈兴,应不践危机
出处:《奉和子华秋怀四首 其四》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得志瘳民瘼,何期与愿违。
青灯疏简册,黄土污征衣。
道路嗟于役,山川赋式微。
秋风动鲈兴,应不践危机。
青灯疏简册,黄土污征衣。
道路嗟于役,山川赋式微。
秋风动鲈兴,应不践危机。
注释
得志:实现政治理想。瘳:治愈。
瘼:疾苦。
期:期望。
违:违背。
青灯:昏暗的油灯。
疏简册:简陋的书籍。
黄土:征战的尘土。
污:弄脏。
道路:道路。
嗟:感叹。
于役:在劳役中。
式微:衰落。
鲈兴:对故乡鲈鱼的思念(隐含归乡之意)。
践:陷入。
危机:危险的境地。
翻译
实现政治理想,本欲解救百姓疾苦,却未料到事与愿违。在昏暗的油灯下翻阅简陋的书籍,征战的尘土弄脏了衣物。
感叹道路艰辛,国家的运势日渐衰微。
秋风吹起,勾起了我对故乡鲈鱼的思念,但不会因此陷入危险的境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至元初诗人陆文圭所作的《奉和子华秋怀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得志后本欲解救百姓疾苦的愿望未能实现的感慨。首句“得志瘳民瘼”描绘了诗人期望能够实现济世救民的理想,然而“何期与愿违”转折,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接下来的两句“青灯疏简册,黄土污征衣”,通过描绘在孤灯下翻阅文书的场景和征尘满身的疲惫形象,展现了诗人为了理想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以及愿望未能达成的失落感。“道路嗟于役,山川赋式微”进一步表达了对民生凋敝、国家衰落的忧虑。
最后两句“秋风动鲈兴,应不践危机”,诗人借用“鲈鱼思故乡”的典故,暗示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不愿放弃原则,不愿在危难之际妥协。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又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