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甚问著如何是汝心,却又不会,拄杖子到此,也不得无过
出处:《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五十九》
宋 · 释智朋
天得中,星辰罗。
地得中,阴阳和。
衲僧得中,罢却干戈。
随寒逐暑,徒自波波。
一夏九十日,今日是中夏,诸人未举先和。
因甚问著如何是汝心,却又不会,拄杖子到此,也不得无过。
是汝诸人,还知痛痒么。
地得中,阴阳和。
衲僧得中,罢却干戈。
随寒逐暑,徒自波波。
一夏九十日,今日是中夏,诸人未举先和。
因甚问著如何是汝心,却又不会,拄杖子到此,也不得无过。
是汝诸人,还知痛痒么。
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现象和僧侣生活为喻,探讨中心与平衡的主题。首句“天得中,星辰罗”描绘了天空的和谐秩序,暗示了天地间中庸之道的重要性。接着,“地得中,阴阳和”进一步强调了大地的平衡状态与万物生长的关系。
诗人将这种中庸之道引申到僧侣修行上,提出“衲僧得中,罢却干戈”,意指修行者达到内心的平静,可以化解世俗的纷争。然而,现实中的僧人并未完全领悟,还在“随寒逐暑,徒自波波”,表明他们仍未摆脱外界环境的影响。
进入夏季的中旬,诗人借此时机提问:“如何是汝心?”试图引导听者深入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然而,听众的回答“也不会”显示出他们的困惑,连带行动上也出现了“拄杖子到此,也不得无过”的错误。
最后,诗人质问:“是汝诸人,还知痛痒么?”这是对众人是否真正理解并实践中庸之道的质疑,表达了对心灵觉醒和修行实践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教于乐,通过日常生活的描绘,引导读者反思内心,追求精神上的平衡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