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灯耿耿梦初断,双棹悠悠魂欲消
出处:《王寨遇雨》
元末明初 · 王翰
西风吹雨晚潇潇,山馆无人夜寂寥。
病后岂堪鞍马倦,老来偏怯路岐遥。
孤灯耿耿梦初断,双棹悠悠魂欲消。
自是奇穷多坎壈,非干王事独贤劳。
病后岂堪鞍马倦,老来偏怯路岐遥。
孤灯耿耿梦初断,双棹悠悠魂欲消。
自是奇穷多坎壈,非干王事独贤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翰在元末明初时期,于夜晚山中小馆中遭遇风雨时的内心感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疾病与年老的多重挑战时的复杂情绪。
首联“西风吹雨晚潇潇,山馆无人夜寂寥”以自然界的风雨为背景,渲染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西风呼啸,细雨绵绵,将诗人置于一个空旷而寂静的环境中,与外界隔绝,凸显出内心的孤独感。
颔联“病后岂堪鞍马倦,老来偏怯路岐遥”则深入探讨了诗人的身体与心理状态。病后的他,已无力承受长途跋涉的疲惫;年老的身躯,更对遥远的道路心生畏惧。这两句不仅反映了诗人身体上的疲惫与衰老,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反思。
颈联“孤灯耿耿梦初断,双棹悠悠魂欲消”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孤灯下,梦境被无情地打断,现实的残酷与内心的渴望形成鲜明对比。双棹悠悠,似乎象征着诗人试图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努力,但最终却感到灵魂的消逝,表达了对命运无奈的感慨。
尾联“自是奇穷多坎壈,非干王事独贤劳”则以哲理性的思考收束全诗。诗人认为,自己所经历的苦难与坎坷,是命运的安排,而非外在事务的直接结果。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自我安慰,也是对人生哲学的一种深刻领悟,强调了内在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