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相攸新邑经始忙,先作高台奉盟主全文

相攸新邑经始忙,先作高台奉盟主

出处:《扫蜜
宋 · 方岳
须蜜之人去其国,尽以族行无敢逸。
缀如垂瘤大如囊,低压山墙于我室。
秦人逐客真少恩,客来须看春正酣。
咄嗟已办四山壁,正对桃李开茅庵。
苍头奴解与之语,拥彗招邀聿来宇。
相攸新邑经始忙,先作高台奉盟主
沈沈夥涉之为王,独无摇毒之虿芒。
熙熙登台坐垂拱,花底退衙春昼长。

拼音版原文

zhīrénguójìnxínggǎn

zhuìchuíliúnángshānqiángshì

qínrénzhúzhēnshǎoēnláikànchūnzhènghān

duōjiēbànshānzhèngduìtáokāimáoān

cāngtóujiězhīyōnghuìzhāoyāolái

xiāngyōuxīnjīngshǐmángxiānzuògāotáifèngméngzhǔ

shěnshěnhuǒshèzhīwèiwángyáozhīchàimáng

dēngtáizuòchuígǒnghuā退tuìchūnshūcháng

翻译

必须蜂蜜的人离开他的国家,全部家族一起行动,无人敢擅自逃离。
他们像悬挂的瘤子,又大如袋子,压低了山墙进入我的屋舍。
秦国人对待客卿真的缺乏恩义,客人到来时正值春天最旺盛的时候。
眨眼间就筑起四面山墙,正对着盛开的桃李建起了茅草小屋。
老仆懂得与他交流,手持扫帚迎接他来到这里。
他们在新建的城市中忙碌地规划,首先建造高台供盟主祭祀。
深沉而广泛地参与治理,成为王者,却无毒蛇般的恶意。
在花丛中的台上轻松执政,退朝后的春日白天漫长无比。

注释

须蜜之人:比喻需要某种特殊待遇或资源的人。
族行:全家一起行动。
秦人逐客:指秦朝排斥客卿的行为。
咄嗟:形容时间短暂。
茅庵:简陋的小屋。
苍头奴:老年仆人。
熙熙:形容欢乐、和睦。
垂拱:形容轻松治理,不需亲力亲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远离家乡,来到秦地(今陕西一带)居住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异乡生活的适应与喜悦,以及对新环境的热爱。

“须蜜之人去其国,尽以族行无敢逸。”开篇即抒发了远离祖国、全家迁徙的决心,不愿在新的土地上有所懈怠。

“缀如垂瘤大如囊,低压山墙于我室。”诗人将自己的居所比喻为巨大的赘瘤或囊袋,这种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房屋的雄伟与坚固,以及它对自然山墙的压迫感。

“秦人逐客真少恩,客来须看春正酣。”诗中透露出秦地人民对外来的客人的不欢迎,但诗人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提醒自己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春天时光。

接下来的几句“咄嗟已办四山壁,正对桃李开茅庵。”表明诗人已经在新的环境中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基础,即便是建造了一座有四面高墙环绕的茅庵,并且正对着盛开的桃李之景。

“苍头奴解与之语,拥彗招邀聿来宇。”这里的“苍头奴”可能指的是当地的土著或仆人,而诗人通过语言交流,与他们建立了联系,并且热情地邀请他们到自己的茅庵中来。

“相攸新邑经始忙,先作高台奉盟主。”诗人的生活已经步入正轨,他们在新的居所周围开始忙碌起来,首先建造了一座高台,以示对土地的敬意和归属感。

最后,“沈沈夥涉之为王,独无摇毒之虿芒。熙熙登台坐垂拱,花底退衙春昼长。”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在新环境中逐渐站稳脚跟,如同一位君主一般,而没有被恶劣的诱惑所动摇。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登上高台,悠然自得地享受着春日的长久和美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个人生活状态的描写,展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以及诗人在异乡创造新生活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