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当时听其言,何但报千古全文

当时听其言,何但报千古

出处:《朱文公
宋末元初 · 陈普
尝思紫阳翁,功德不下禹。
平生五人伦,叔世一天柱。
海岳久亭毓,二仪厚付与。
高明挂秋月,精细破毫缕。
举目无荀杨,浑身是伊吕。
百年嗣程邵,千载承邹鲁。
直上接勋华,益远益不禦。
本原无不见,支派自循序。
遂令天叙秩,有目得再睹。
建绍乾淳间,三纲散无主。
仇雠操太阿,利欲浸九土。
鞠躬上文石,谆谆正心语。
欲起君以雷,滂沱洗寰宇。
圣心不见答,浩浩翠烟去。
当时听其言,何但报千古
廓清草莱辟,栉沐疮痍愈。
奕奕万世规,百年遽如许。
天意竟莫回,地气不可迕。
但留四部书,万世开尧禹。
深翠隔荒台,寥落招魂具。
夜半读中庸,横空挟风雨。

拼音版原文

chángyángwēnggōngxià

píngshēngrénlún
shūshìtiānzhù

hǎiyuèjiǔtíngèrhòu

gāomíngguàqiūyuèjīngháo

xúnyánghúnshēnshì

bǎiniánchéngshàoqiānzǎichéngzōu

zhíshàngjiēxūnhuáyuǎn

běnyuánjiànzhīpàixún

suìlìngtiānzhìyǒuzài

jiànshàoqiánchúnjiānsānwǎngsànzhǔ

chóuchóucāotàiājìnjiǔ

gōngshàngwénshízhūnzhūnzhèngxīn

jūnléipāngtuóhuán

shèngxīnjiànhàohàocuìyān

dāngshítīngyándànbàoqiān

kuòqīngcǎoláizhìchuāng

wànshìguībǎinián

tiānjìnghuí

dànliúshūwànshìkāiyáo

shēncuìhuāngtáiliáoluòzhāohún

bànzhōngyōnghéngkōngxiéfēng

注释

紫阳翁:指代某位德高望重的人。
功德:功德业绩。
五人伦:指仁、义、礼、智、信五常伦理。
天柱:比喻支撑天地的关键人物。
二仪:指天地。
秋月:象征智慧和高洁。
伊吕:伊尹和吕尚,古代贤臣。
程邵:可能指代某位先贤的名字。
邹鲁:古代文化中心,儒家学派发源地。
勋华:古代对英雄的尊称。
浩浩:形容广大或深远。
中庸:儒家经典,强调中和之道。

翻译

常常想起紫阳翁,他的功绩不在大禹之下。
他一生遵循五常伦理,如同叔世的擎天柱。
大海山岳长久孕育,天地间的一切都托付给他。
他的智慧如秋月高洁,心思细腻如毫发皆见。
放眼望去,无人能及荀杨,满身都是伊尹和吕尚的风范。
百年后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千年里承袭了邹鲁的教化。
他的精神直通古代英雄,影响深远难以抵挡。
根源无所不知,枝脉自然有序。
于是,天道的秩序得以重申,世人再次目睹其光辉。
在建绍乾淳年间,三纲五常失序,没有主宰。
敌人握有权力,贪婪欲望侵蚀大地。
他恭敬地阐述道理,恳切地纠正人心。
他想唤醒人们如雷霆般行动,洗涤世界的污秽。
然而圣心未被回应,只留下浩渺的绿烟消逝。
当初听到他的言论,岂止是铭记千年。
他扫除混乱,治愈创伤,留下了万世的法则。
短短百年,变化如此巨大。
天意无法挽回,地气不容违逆。
但他留下的四部经典,开启了万世的尧舜之道。
深绿色的遗迹隔绝了荒凉,孤独地召唤着亡魂。
深夜研读《中庸》,风雨中穿越时空的呼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对朱熹(字文公)的颂扬之作。诗人将朱熹比作紫阳翁,赞誉他的道德功绩堪比大禹,强调他在儒家伦理中的重要地位,如同天柱般支撑着社会秩序。朱熹的思想深邃,如秋月高悬,又如毫发之精细,他倡导的正直和道德教化如同荀杨、伊吕般高尚。朱熹的学术影响深远,被誉为程颐、邵雍的继承者,以及邹鲁文化的传承者。

在动荡的时代,朱熹力图恢复纲常,对抗邪恶势力,他的教诲如雷声般震撼人心,希望能洗涤世界。然而,他的理想并未得到当权者的回应,只能留下著作,成为后世的瑰宝。诗中提到的“中庸”一书,象征着朱熹的智慧和道德典范,即使在荒凉寂寞中,仍能激发后人的思考和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对朱熹深深的敬仰和对其思想深远影响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理想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