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出处:《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唐 · 王昌龄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
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
万回主此方,平等性无违。
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
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
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
万回主此方,平等性无违。
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
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真无:指无形的、超越的存在。御化:控制或顺应自然的变化。
借有:借助有形之物。
乘化归:随着变化而返回或消失。
双塔:比喻隐藏深奥真理的地方。
孰能:谁能。
是非:对错,指难以分辨的事理。
愚也:愚昧的行为或人。
骇苍生:使众生感到震惊。
圣哉:神圣的,崇高的。
帝师:帝王的导师。
当为:应当。
时世出:顺应时代而出世。
不由:不依赖。
天地资:天地的赋予或资源。
万回:万能,无所不能。
主此方:主宰这个领域或世界。
平等性:平等的原则或本质。
一礼心:一次虔诚的礼拜之心。
亿劫:极长的时间,形容时间久远。
同不移:始终保持不变。
肃肃:庄严肃穆的样子。
松柏下:常青的松柏树下,象征庄严之地。
诸天:众多天神,泛指神灵。
翻译
真正无形的造化来临,并非凭借有形之物乘着变化而归。就像那双子塔内部的秘密,谁能真正辨清是非黑白。
愚昧也能震撼世人,而神圣的则成为帝王之师。
应当顺应时代而出世,而非依赖天地的赋予。
万能的主宰统管此方世界,平等的原则从不违背。
如今我以虔诚之心顶礼,亿万劫难中此心永不改变。
在庄严的松柏树下,众神降临亦有时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名为《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诗中表达了对佛教中“万回”和“平等”两位高僧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他们智慧与德行的赞美。
首句“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通过比喻手法描绘出高僧们不依靠世俗权力,反而以佛法引导众生,回归至善之道。接下来的“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则暗示世人难辨真伪,只有站在智慧的高度,如同塔中所蕴含的深邃教义,方能洞察世间的是非。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诗人自谦愚昧,对于那些能够成为君主导师的圣者赞叹不已。紧接着,“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表明这些高僧超越了常人的智慧,不仅仅是时代的产物,更是超然于自然之外的存在。
“万回主此方,平等性无违”,则直接点出了两位圣者的名字,强调他们在佛法上的权威与纯粹。最后,“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圣者深深的敬仰之情,以及这种敬意将永远不变。
全诗通过对万回、平等二僧塔的礼拜,展现了佛教对于智慧与德行的崇高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对于宗教信仰的虔诚和自我修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