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成飒飒凉飙起,远送牙樯二千里
拥裘高卧芦花旁,夜半满江良月色。
梦飞直上山之巅,两两山神来向言。
咄嗟世事尽讹误,鲁鱼亥豕轻相传。
自陈屹立宫亭中,独膺吴楚狂澜汹。
四无峦阜助形势,大孤小孤名所从。
俗人谩骋雌黄舌,辄以姑称相戏亵。
更将澎浪作彭郎,婚媾鄙猥成桀黠。
鞋山岂是吾遗踪,五老岂是持柯翁。
凭君为正千载谬,报君满幅蒲帆风。
觉来索火然银烛,小棹湖心分鸭绿。
夜静谁人可与言,招集台前旧心腹。
管城子,即墨侯,松卿楮叟争宣猷。
并功辨白梦中事,戮力澡雪山灵羞。
诗成飒飒凉飙起,远送牙樯二千里。
回浇卮酒慰山灵,从今不愧中濡水。
鉴赏
此诗《夜泊小孤港口为山灵解嘲》由明代诗人苏葵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夜晚泊于小孤山港口的情景,并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对世俗对自然景观的误解和轻视进行了讽刺与纠正。
首句“彭蠡矶头浪花息”,描绘了诗人泊船之处的宁静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夜晚的宁静之中。接着,“锦缆维舟西日夕”一句,不仅展现了泊船的美丽景色,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内心的感慨。
“拥裘高卧芦花旁,夜半满江良月色。”诗人独自在芦花旁高卧,享受着夜半时分江面上的清冷月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而“梦飞直上山之巅,两两山神来向言”则引入了梦境的元素,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想象力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咄嗟世事尽讹误,鲁鱼亥豕轻相传。”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世人误解自然景观的不满,指出这种误解如同文字中的错误一样,被轻易传播,影响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认知。
“自陈屹立宫亭中,独膺吴楚狂澜汹。”诗人自述自己如同屹立不倒的宫亭,面对着吴楚之间的狂澜,象征着他对自然景观的坚定信仰与保护意识。
“四无峦阜助形势,大孤小孤名所从。”通过描述大孤山与小孤山的独特位置,强调了它们作为自然景观的独立与重要性。
“俗人谩骋雌黄舌,辄以姑称相戏亵。”诗人批评了那些对自然景观进行不当称呼或戏谑的人,指出这种行为是对自然美的亵渎。
“更将澎浪作彭郎,婚媾鄙猥成桀黠。”进一步指出对自然景观的误解,如将澎浪山误认为是彭郎,这种行为显得粗俗不堪。
“鞋山岂是吾遗踪,五老岂是持柯翁。”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澄清了对自然景观的误解,强调鞋山和五老峰的真实身份。
“凭君为正千载谬,报君满幅蒲帆风。”诗人希望有人能纠正这些千年的谬误,表达出对自然景观真实性的追求。
“觉来索火然银烛,小棹湖心分鸭绿。”诗人从梦中醒来,点燃银烛,继续在湖心划船,寻找灵感。
“夜静谁人可与言,招集台前旧心腹。”在宁静的夜晚,诗人希望能找到可以交流的朋友,表达出对知音的渴望。
“管城子,即墨侯,松卿楮叟争宣猷。”诗人提到古代文人,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追求。
“并功辨白梦中事,戮力澡雪山灵羞。”诗人与朋友们共同努力,澄清梦境中的事实,表达出对自然景观的尊重与保护。
“诗成飒飒凉飙起,远送牙樯二千里。”诗作完成后,一阵凉风吹起,诗人将作品远送至远方。
“回浇卮酒慰山灵,从今不愧中濡水。”诗人回到船上,用酒祭拜山灵,表示从此不再愧对中濡水,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保护意识,同时也对世俗的误解与轻视进行了讽刺与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