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思陪丈室谈名理,自愧常为俗累牵全文

思陪丈室谈名理,自愧常为俗累牵

出处:《寄译经清衍大师
宋 · 苏颂
辇寺栖迟不计年,衡门无异对林泉。
试闱给笔频辞命,译馆翻经屡奏篇。
九陌尘埃方外境,六时香火静中缘。
思陪丈室谈名理,自愧常为俗累牵

拼音版原文

niǎnchíniánhéngménduìlínquán

shìwéigěipínmìngguǎnfānjīngzòupiān

jiǔchénāifāngwàijìngliùshíxiānghuǒjìngzhōngyuán

péizhàngshìtánmíngkuìchángwèilèiqiān

注释

辇寺:宫殿和寺庙。
栖迟:停留。
计年:多年。
衡门:简陋的门,指隐居之处。
林泉:山林泉边,象征自然清幽。
试闱:科举考试场所。
给笔:接受笔墨任务。
辞命:推辞任命。
译馆:翻译经书的地方。
九陌:京城中的大道。
尘埃:比喻世事纷扰。
方外境:超脱尘世的境地。
六时:一日六次,指寺庙的早晚课。
香火:寺庙中的香烟和灯火,象征信仰。
丈室:大师的书房。
谈名理:讨论哲学道理。
俗累:世俗的牵累。
牵:被牵扯。

翻译

我在宫殿和寺庙中停留多年,如同在山林泉边度过
频繁地拒绝朝廷的任命,专心于翻译佛经的工作
身处繁华都市却如世外之地,每日沉浸在寺庙的香火与宁静中
渴望能与大师们在书房中讨论哲理,却常为自己世俗事务所牵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所作的《寄译经清衍大师》。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未能完全脱离尘世俗务的感慨。首句“辇寺栖迟不计年”描绘了诗人长时间居住在寺庙中的情景,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深深留恋。次句“衡门无异对林泉”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环境的清幽,与尘世喧嚣形成对比。

“试闱给笔频辞命”反映了诗人虽然身在科举考试的场所,但多次推辞世俗职责,选择专注于翻译佛经的工作。这体现了他对佛法的虔诚和对学问的执着。“译馆翻经屡奏篇”直接描述了他在译经馆的辛勤翻译,成果丰硕。

“九陌尘埃方外境”暗指京都的繁华与寺庙的超然,诗人将尘世的纷扰比喻为“九陌尘埃”,而寺庙则是远离尘嚣的清净之地。“六时香火静中缘”则描绘了寺庙日常的宗教活动,香烟缭绕,僧人修行,充满了禅意。

最后两句“思陪丈室谈名理,自愧常为俗累牵”表达了诗人希望能与大师深入探讨佛法,但又为自己时常被世俗事务牵绊而感到惭愧。整首诗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