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潘闲远,高居古大茅
出处:《赋茅山道士云松巢》
元 · 虞集
昔年李太白,庐山思结巢。
褰云自天上,和鹤止松梢。
道士潘闲远,高居古大茅。
诵经门卧虎,看剑石眠蛟。
飞步脱凫舄,长吟吹凤匏。
九江揽秀色,许尔作神交。
褰云自天上,和鹤止松梢。
道士潘闲远,高居古大茅。
诵经门卧虎,看剑石眠蛟。
飞步脱凫舄,长吟吹凤匏。
九江揽秀色,许尔作神交。
鉴赏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虞集所作,名为《赋茅山道士云松巢》。虞集以李太白为引子,描绘了一位隐居在茅山的道士,其生活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意象。
诗中首先提到李太白,这位唐代著名诗人,以浪漫主义风格著称,常有隐逸之志。接着,诗人想象李太白在庐山上,心有所感,想要在云间筑巢,与仙鹤共处,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随后,诗人将笔触转向茅山,描述了一位名为潘闲远的道士,他居住在古老的茅屋之中,诵读经文时,门外仿佛有卧虎守护,而他夜晚看剑时,石上似乎有蛟龙相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和谐的氛围。
进一步地,诗人描绘了道士的非凡行动——他能腾空而起,如同脱去鸭鞋的仙人一般自由自在,长吟之时,仿佛能吹响凤匏,发出悠扬的音乐。最后,诗人赞叹九江的美景,认为它足以让道士与自然界的神灵结下深厚的友谊,表达了对道士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道士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