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凭君快写拄板相,政应颊上加三毛全文

凭君快写拄板相,政应颊上加三毛

出处:《赠元晖
宋 · 吴则礼
南宫先生晚为郎,学语小儿说元章。
屋下架屋安足数,突过钟王妙如许。
平生韵语何处有,澜翻旧识论诗口。
不落钤锤或自憎,举似痴儿真敝帚。
谁当料理晋马曹,讵复酬答视愈高。
凭君快写拄板相,政应颊上加三毛
阿晖讵独爱奇字,径割全牛烹大胾。
笔墨须论顾陆间,岂止远过杨契丹。
痿癯我作老摩诘,惟子堪任来问疾。
是事且置默然坐,舌端种种一时堕。

拼音版原文

nángōngxiānshēngwǎnwèilángxuéxiǎoérshuōyuánzhāng

xiàjiàānshùguòzhōngwángmiào

píngshēngyùnchùyǒulánfānjiùshílùnshīkǒu

luòqiánchuíhuòzēngchīxīnwàngxiǎngérzhēnzhǒu

shuídāngliàojìncáochóushìgāo

nènjūnkuàixiězhǔbǎnxiāngzhèngyìngjiáshàngjiāsānmáo

āhuīàijìngquánniúpēng

lùnjiānzhǐyuǎnguòyángdān

wěizuòlǎojiéwéikānrènláiwèn

shìshìqiězhìránzuòshéduānzhǒngzhǒngshíduò

注释

郎:官职。
元章:元章指元好问,宋代诗人。
屋下架屋:比喻重复无新意。
突过:超过。
韵语:押韵的诗文。
澜翻:滔滔不绝。
痴儿:天真烂漫的孩子。
晋马曹:晋代掌管马匹的官职。
拄板:指画像。
政:通正,恰好。
阿晖:人名,可能指作者的朋友。
奇字:独特的字迹。
顾陆:顾恺之和陆探微,古代著名画家。
摩诘: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
问疾:探望病情。
舌端:舌尖,比喻话语。

翻译

南宫先生晚年担任官职,教小孩子谈论元章的诗文。
像在屋下再建屋,这样的重复哪里值得一提,他的书法超越钟王,真是美妙无比。
他一生的韵文何处寻觅,滔滔不绝地谈论旧识,评论诗歌。
他的作品不拘泥于规矩,有人甚至厌恶,但孩子却视若珍宝。
谁能接续晋代马曹的风华,回应如此高的评价呢?
请你快速写下这幅作品,就像画中人物,脸颊上增添了几根胡须。
阿晖不只是追求奇特的字迹,能像切牛烹肉一样挥洒自如。
他的笔墨技艺直追顾恺之、陆探微,远超杨契丹。
我虽衰弱,如同老病的摩诘,只有你才能胜任来访询问。
让我们暂且放下这些,静坐不言,舌头上的各种评说瞬间消失。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文人对朋友的才华和学问给予高度评价并赠送的作品。全诗围绕着元晖这个名字展开,赞美其文学才能和个人品质。

“南宫先生晚为郎,学语小儿说元章”两句直接点出元晖的才华,他即使年纪不轻,但仍然像个孩子般努力学习,能够熟练背诵古代诗人的佳作。这里的“南宫”可能是对元晖的一种尊称或者指其居住的地方,而“学语小儿”则形象地表达了他对于文学的执着追求。

接下来的“屋下架屋安足数,突过钟王妙如许”强调了元晖在文学上的造诣,他能够迅速掌握和运用各种诗词技巧,就像是在建筑中轻松搭建楼阁一样。这里的“钟、王”可能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钟嵘和王勃,表明元晖不仅学习古人的诗词,还能超越他们。

“平生韵语何处有,澜翻旧识论诗口”则是说元晖一生的文学造诣和才华在哪里体现,这里用“澜翻”形容他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如同波涛翻腾,不断深入。

“不落钥锤或自憎,举似痴儿真敝帚”则表达了元晖对于文学作品的执着和热爱,就像一个孩子紧握着他心爱的玩具一样。这里用“钥锤”比喻文字之美,若不落笔,则如同自己憎恨;而“痴儿真敝帚”则形容他对文学作品的执着和真挚。

“谁当料理晋马曹,讵复酬答视愈高”则是说元晖在文学上能与古代大诗人如晋朝的马融、曹植等人相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用“料理”形容他对文学作品的处理能力,而“酬答视愈高”则表明他的才华更是超越了古人的期待。

“凭君快写拄板相,政应颊上加三毛”则是赞美元晖的书法才能,他的字迹如同神速而精准的技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幅作品。而“政应颊上加三毛”形容他的才华如同额头上的三根长毛,意味着他不仅有才华,而且还年轻。

接下来的“阿晖讵独爱奇字,径割全牛烹大胾”则是说元晖对于文学的热爱与追求,就像有人只钟爱那些稀有的文字一样。他能够将整头牛切割下来煮成一锅美味的菜肴,比喻他能从丰富的文学资源中提炼出精华。

“笔墨须论顾陆间,岂止远过杨契丹”则是说元晖在书法和文学上都有着超群的造诣,他的才华不仅能够与同时代的文人顾炎武、陆游等相媲美,而且还能超过唐代的书法家杨凝式和契丹族的画家。

“痿癯我作老摩诘,惟子堪任来问疾”则是说诗人自己虽然年迈,但对于元晖的才华仍然充满了期待,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愿意倾听其进步和成长。

“是事且置默然坐,舌端种种一时堕”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文学交流的享受,他愿意静静地坐在那里,品味这些文学佳话,就像舌尖上的美味,需要慢慢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