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抑危弦咽又通,朔云边月想朦胧
出处:《夜听琵琶三首 其一》
唐 · 羊士谔
掩抑危弦咽又通,朔云边月想朦胧。
当时谁佩将军印,长使蛾眉怨不穷。
当时谁佩将军印,长使蛾眉怨不穷。
翻译
琴声低沉而断断续续,仿佛被云雾笼罩的边塞月色一般模糊不清。回想那时,是谁佩戴着将军的印绶,却让美丽的女子长久地满怀哀怨。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夜晚聆听琵琶声响的诗句,通过音乐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将军英勇事迹的怀念与赞颂。在这四句话中,“掩抑危弦咽又通”表现了琵琶声音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深沉,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唤起人们心中的共鸣。"朔云边月想朦胧"则是诗人在夜晚听到琵琶声后,心中所生的景象,朔云即是边塞之云,边塞的月亮给人的感觉往往是不清晰、朦胧的,这里用来形容心境的迷离和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
"当时谁佩将军印"一句,直接引出了历史上的英勇将领,他们曾经手握重权,指挥千军万马。这里的“将军印”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勇气和忠诚的标志。诗人通过这一提问,不仅是在追忆过去,也是在表达对那些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长使蛾眉怨不穷"则是说这些往昔的英勇事迹,至今仍旧让人心生怨恨,这里的“蛾眉”形容女子的细眉,但在这里更多地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这种情感之所以“不穷”,是因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壮举总是能够激起人们无尽的思考与感慨,永远不会被遗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音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将军英勇事迹的深刻怀念,以及对历史英雄人物永恒不朽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