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母眠时俄失母,有爷别后似无爷
出处:《忆亡妻及孩》
明 · 陈繗
二十年来尔有家,相依才十四年华。
二男春桂先零萼,四女秋阑始出芽。
傍母眠时俄失母,有爷别后似无爷。
啼饥号冷凭谁顾,尔独何心撒手耶。
二男春桂先零萼,四女秋阑始出芽。
傍母眠时俄失母,有爷别后似无爷。
啼饥号冷凭谁顾,尔独何心撒手耶。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繗所作的《忆亡妻及孩》。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对亡妻及其子女深深的怀念与哀痛之情。
首句“二十年来尔有家,相依才十四年华”,开篇即点明了夫妻二人共同生活的时间跨度,以及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相互依靠、共同度过的短暂而珍贵的时光。短短十四年,却包含了深厚的情感积淀,为后续的离别埋下了情感的伏笔。
接着,“二男春桂先零萼,四女秋阑始出芽”两句,以植物的生长过程隐喻孩子的成长。春桂在春天萌发,但很快凋谢,象征着两个儿子的成长过程虽短暂却充满生机;四女在秋天开始萌芽,预示着她们的成长虽然稍晚,但同样充满了希望和生命力。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孩子成长的不同感受,也暗含了对生命脆弱与短暂的感慨。
“傍母眠时俄失母,有爷别后似无爷”这两句,通过孩子失去母亲和父亲的视角,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孩子在母亲身边时,母亲的存在如同整个世界,一旦失去,便感到失去了依靠。同样的,父亲的离开也让孩子们感到无所适从,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方向。这些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无助感。
最后,“啼饥号冷凭谁顾,尔独何心撒手耶”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离世的不解和哀伤。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孩子们的哭声,无人能给予帮助,诗人质问妻子为何要独自离去,留下如此多的痛苦和遗憾。这一问,既是对亡妻的深深怀念,也是对命运不公的无奈和愤怒。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深刻揭示了人世间生死离别的悲痛与无奈,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