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笃素先生立朝端,五臣十乱半武间
前称紫薇后文昌,衙官二陆仆两唐。
金章玉句迭清锵,天孙云机织锦裳。
松心竹节争老苍,冰壶水镜明秋霜。
君不见于湖先生掌纶綍,二典三谟才一笔。
君不见笃素先生立朝端,五臣十乱半武间。
听履星辰践台斗,翻身凤池屈伸肘。
梦入飞云卷雨帘,袖却筑岩作霖手。
滕王阁上唐阿舒,春生秋杀震江湖。
吏部未见张尚书,春生尽有秋杀无。
江西十州百万户,父非姓召母非杜。
也祇周人两句诗,岂弟君子民父母。
又去南徐作好春,落霞秋水亦眉颦。
南徐父老错欣欣,玉皇催渠转鸿钧。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所创作,题目为《饯洪帅张伯子华学尚书移镇京口》。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繁荣昌盛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
"周家天球祇一只,张家今有双白璧。" 这两句诗通过“天球”与“白璧”的对比,表明了物质财富的不同拥有者和其价值的差异,可能是对当时社会某种现象的一种描绘。
"前称紫薇后文昌,衙官二陆仆两唐。" 这里所说的“紫薇”、“文昌”等,是古代用来比喻官职或学问的词汇,表明了作者对某些人物或事物的赞誉。
"金章玉句迭清锵,天孙云机织锦裳。" 这两句诗通过“金章玉句”和“天孙云机织锦裳”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精美绝伦、华丽高贵的意境,可能是对某种文化艺术或学问成就的赞美。
接下来的几句“松心竹节争老苍,冰壶水镜明秋霜。君不见于湖先生掌纶綍,二典三谟才一笔。”继续用精妙的比喻和排比手法,描绘出一种学问渊博、智慧超群的形象。
"君不见笃素先生立朝端,五臣十乱半武间。听履星辰践台斗,翻身凤池屈伸肘。梦入飞云卷雨帘,袖却筑岩作霖手。滕王阁上唐阿舒,春生秋杀震江湖。" 这些句子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某种英雄气概或政治理想的向往。
最后几句“吏部未见张尚书,春生尽有秋杀无。江西十州百万户,父非姓召母非杜。”则可能是在反思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强调了某种血脉关系或家族传承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副繁华的画面,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历史与现实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