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烧汤鼎试中?,凭仗阿先归举似
出处:《赠希先》
宋 · 吴则礼
太兄远从方广来,紧打脚绷帩草鞋。
堂头老人未相见,道眼心知如觌面。
山间五百大弟子,仆射鲁公办能事。
且烧汤鼎试中?,凭仗阿先归举似。
丛林梁栋权与洪,戏为韵语亦复工。
曾参陶谢得一滴,漆盂蔬笋要洗涤。
白发佳缞只要閒,梦想连床六尺单。
岂徒衲帔痿羸坐,共守团炉黄独火。
堂头老人未相见,道眼心知如觌面。
山间五百大弟子,仆射鲁公办能事。
且烧汤鼎试中?,凭仗阿先归举似。
丛林梁栋权与洪,戏为韵语亦复工。
曾参陶谢得一滴,漆盂蔬笋要洗涤。
白发佳缞只要閒,梦想连床六尺单。
岂徒衲帔痿羸坐,共守团炉黄独火。
注释
太兄:大哥。方广:方广寺。
紧打:紧紧绑着。
帩草鞋:草鞋。
道眼:心灵。
觌面:面对面。
仆射:官职名。
能事:能干的事情。
中?:茶水。
举似:指引。
丛林:比喻人群。
洪:广大。
戏为:随意创作。
曾参:孔子弟子。
陶谢:陶渊明、谢灵运。
一滴:点滴智慧。
佳缞:好衣服。
閒:悠闲。
六尺单:同床共枕。
衲帔:僧人的披肩。
痿羸:虚弱。
团炉:围炉。
黄独火:微弱的火光。
翻译
大哥远道从方广寺而来,脚上紧紧绑着草鞋虽然未曾与堂头老人相见,但心灵相通如同面对面
山中的五百大弟子,鲁公正直能处理事务
暂且烧开水试试茶味,依靠阿先的指引,我们继续前行
在丛林中,我就像梁柱一样支撑着大家,以韵文表达心意
曾参、陶渊明、谢灵运,他们的点滴智慧我要汲取
即使满头白发,我也只求悠闲,怀念过去的同床共枕
不只是披着衲帔虚弱地坐着,我们要围炉而坐,共享温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阿先的僧人归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亲朋好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开篇“太兄远从方广来,紧打脚绷帩草鞋。”表明阿先僧人从遥远的地方归来,穿着简陋的草鞋,显示出其清贫和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
“堂头老人未相见,道眼心知如觌面。”则传达了即便是没有直接见面的长辈,也能通过内心的感应来了解彼此的情怀,如同面对面一般亲切。
接下来的“山间五百大弟子,仆射鲁公办能事。”描绘了一场盛大的集会,其中有五百位僧人参与,显示出佛学活动的热闹与重要性。"且烧汤鼎试中?"则可能是在探讨某种修行或是仪式中的考验。
“凭仗阿先归举似。”表达了对阿先归来的依赖和期待,似乎在等待着他的指引或帮助。而“丛林梁栋权与洪,戏为韵语亦复工。”则是一种轻松的调侃,或许是在描绘一种劳作的情景,其中充满了幽默和生活情趣。
“曾参陶谢得一滴,漆盂蔬笋要洗涤。”这两句诗文中提到了古代文学巨匠陶渊明与谢灵运,暗示着诗人对文学的追求和自我修养的过程。"白发佳缞只要閒,梦想连床六尺单。"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以便于追寻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最后,“岂徒衲帔痿羸坐,共守团炉黄独火。”则描绘了一种共同守候着微弱火光的情景,火焰孤独而又温暖,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相互依靠。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