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之在先几,几先人不识
出处:《和白沙八首》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天下自閒閒,人心长戚戚。
身为物所持,骑虎不得息。
息之在先几,几先人不识。
适燕而南辕,终身无返迹。
身为物所持,骑虎不得息。
息之在先几,几先人不识。
适燕而南辕,终身无返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沉的社会与个人困境。"天下自閒閒",表面上写的是世事看似平静,实则暗含社会动荡,人们内心却充满忧虑。"人心长戚戚"直接揭示了人们的普遍焦虑和不安。诗人以"身为物所持,骑虎不得息"比喻人们被现实所驱使,如同骑虎难下,无法摆脱生活的压力和困境。
"息之在先几,几先人不识"进一步强调了预知和抉择的重要性,暗示若能早作打算,或许能避免陷入更深的困境。然而,"适燕而南辕"的形象化描述,意味着人们在追求目标时可能背离初衷,就像驾车向南却误入北行之路,结果是"终身无返迹",永远无法回到原点或找到真正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寓言式的表达,揭示了人生中的迷茫、挣扎和无奈,以及对正确选择的深刻反思。王夫之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他对于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