颢气凝为露,嘉禾秀出胎
出处:《秋分前三日偶成》
宋 · 释文珦
秋光几一半,在候已无雷。
颢气凝为露,嘉禾秀出胎。
燕衔馀暑去,虫唤嫩寒来。
泡影非能久,流光又苦催。
颢气凝为露,嘉禾秀出胎。
燕衔馀暑去,虫唤嫩寒来。
泡影非能久,流光又苦催。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宋朝诗《秋分前三日偶成》是释文珦的作品,诗人以秋日景象为题材,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秋意渐浓的时节特征。首句“秋光几一半”,点明了秋分将近,时光已过半,暗示了季节转换的明显。接下来的“在候已无雷”进一步强调了夏天的余温逐渐消退,雷声不再。
“颢气凝为露,嘉禾秀出胎”两句,通过“颢气”(清朗的天空之气)凝结成露珠,以及“嘉禾”(优良的谷物)在凉爽中生长,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清新与丰收的预兆。
“燕衔馀暑去,虫唤嫩寒来”则通过燕子带走夏日余热和虫鸣带来初秋凉意,生动地展现了季节更替中的生物活动。
最后,“泡影非能久,流光又苦催”以“泡影”比喻夏日的短暂,表达时光流逝的无情,而“流光又苦催”则直接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秋分前的自然景象的描绘,寓含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