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浩浩说无言,政使无言恰是边
出处:《送浃上座如馀杭刻慈觉老人语录五首 其四》
宋 · 饶节
时人浩浩说无言,政使无言恰是边。
若道阿师能答话,五刑何止更三千。
若道阿师能答话,五刑何止更三千。
鉴赏
这首诗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探讨了“言”与“无言”的哲学意味。首句“时人浩浩说无言”,描绘了世俗之人对“无言”现象的广泛讨论,暗示了“无言”背后可能蕴含的深意或难以言表的真理。接着,“政使无言恰是边”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无言”并非简单的沉默,而是触及核心、直达本质的一种表达方式。
后两句“若道阿师能答话,五刑何止更三千”,通过假设的方式,提出如果所谓的“阿师”(可能指高僧或智者)能够开口说话,那么原本用来惩罚罪行的五种刑罚是否就不足以应对更为严重的罪行?这里巧妙地将“言”与“无言”的力量进行了对比,暗示了“无言”可能蕴含的强大影响力和深远意义,甚至超越了言语所能表达的范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探讨“言”与“无言”的辩证关系,表达了对于智慧、真理以及超越表面形式的深刻思考。它提醒读者,有时候,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可能隐藏在沉默之中,而非言语所能完全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