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
出处:《谢白乐天招》
唐 · 韬光
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
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金莲。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飞锡去,恐妨莺啭翠楼前。
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金莲。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飞锡去,恐妨莺啭翠楼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僧:住在山中的僧侣。野性:爱好自然的本性。
林泉:树林和清泉,代指自然美景。
岩阿:山崖边。
倚石眠:靠着石头睡觉。
不解:不懂,不会。
栽松:种植松树,比喻附庸风雅。
陪玉勒:陪伴富贵人家,玉勒指华贵的马具,代指权贵。
惟能:只能。
引水:引导水流。
种金莲:种植莲花,象征佛教的清净。
白云乍可:白云偶尔,刚刚好可以。
来青嶂:来到青山之上,青嶂指青山。
明月难教下碧天:难以使明月从蔚蓝的天空降下,比喻愿望难以实现。
城市:繁华的都市。
飞锡去:僧人携带锡杖云游四方,这里指离开。
恐妨:恐怕妨碍。
莺啭:黄莺啼鸣,声音婉转动听。
翠楼前:翠绿楼宇之前,代指繁华之地。
翻译
山中的僧人本性热爱山林清泉,时常靠在岩石上在山崖边入睡。不懂得栽种松树去陪伴富贵人家,只知引泉水来栽培清净的莲花。
白云或许可以飘来青山之上,而明亮的月光却难以让它从蓝天降临。
无法抛开一切飞锡前往尘世的都市,担心会妨碍到黄莺在翠绿楼宇前的啼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中僧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表达了僧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他与山石林泉的亲密融合。"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金莲"则展示了僧人的淡泊名利,只愿以简单的方式享受大自然,不追求物质的精美。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描绘了一幅山中白云与明月交织的画面,表达了僧人对超然物外之境的向往。而"城市不能飞锡去,恐妨莺啭翠楼前"则透露出僧人对于尘世喧嚣的排斥,以及他不愿打扰那边安静生活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山僧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语言简朴而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佛法修行之美好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然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