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缶空雷鸣,牙夔唤不起
出处:《破琴》
宋 · 许棐
幸逃煮鹤烟,枯羸卧乌几。
向来千万音,今在何人耳。
旧谱传不真,零落几张纸。
瓦缶空雷鸣,牙夔唤不起。
向来千万音,今在何人耳。
旧谱传不真,零落几张纸。
瓦缶空雷鸣,牙夔唤不起。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名为《破琴》,是宋代诗人许棐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古琴被废弃、无人问津的凄凉景象。首句“幸逃煮鹤烟,枯羸卧乌几”以“煮鹤烟”比喻琴声被忽视或遗忘,如同仙鹤之音被煮沸而消失,形象地表达了古琴及其音乐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接着,“向来千万音,今在何人耳”两句,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强调了古琴音乐从广为人知到如今无人倾听的变化,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感慨。
“旧谱传不真,零落几张纸”则揭示了古琴曲谱的传承问题,指出传统音乐知识的流失,使得许多珍贵的乐曲无法得到完整的保存和传播。“瓦缶空雷鸣,牙夔唤不起”最后两句,以“瓦缶”(粗陋的陶制乐器)发出的雷鸣声,反衬出真正的古琴(象征高雅的音乐)无人欣赏的境况,同时“牙夔”(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音乐的召唤力)也唤不回人们对古琴音乐的重视,进一步强化了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琴及其音乐命运的描绘,反映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尴尬处境,以及对传统艺术价值的反思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