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辉比秋月,游魂散朝霞
出处:《恨诗二首》
明 · 归有光
清辉比秋月,游魂散朝霞。
首丘言犹在,易箦意何嗟!平生丈夫志,寄死宫人斜。
曾参为原母,杜氏岂无家。
首丘言犹在,易箦意何嗟!平生丈夫志,寄死宫人斜。
曾参为原母,杜氏岂无家。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恨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归有光以深情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生命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与无奈。
首联“清辉比秋月,游魂散朝霞”,以秋月之清辉和朝霞之绚烂,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如同游魂般在晨曦中消散,寓意人生如梦,转瞬即逝。
颔联“首丘言犹在,易箦意何嗟!”借用典故,首丘指古代传说中狐狸死后必葬于出生之地,这里比喻人死后怀念故乡之情依然存在;易箦则是指病重之人将要离世时的情景,表达出对生命终结的哀叹与不舍。
颈联“平生丈夫志,寄死宫人斜。”“宫人斜”是古代长安城外的一处墓地,这里借指埋葬英雄豪杰的地方。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一生壮志未酬的英雄人物的同情与敬仰,即使在死后,他们的精神仍能寄托于英雄墓地,得到后人的纪念与追思。
尾联“曾参为原母,杜氏岂无家。”“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以孝顺著称;“杜氏”则指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孝道与家庭的重要性,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未能尽孝、未能建立家业的遗憾与自责。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生命、死亡、理想、亲情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归有光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