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奉庭闱欢,下使云仍显
出处:《十一月廿二日得炜兄书作此答之》
清 · 汤金钊
白璧玷青蝇,古贤所不免。
礼义苟无愆,人言何足辨。
捧檄适荆湖,刻苦如兄鲜。
缓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脔。
衣屦不敢鲜,杯盘不敢腆。
犹时寄甘旨,远道孝思展。
犹日勤笔札,公余手书卷。
似此仕为贫,不愧家积善。
每念宦途穷,清泪有时泫。
无何贝锦词,谗人肆流演。
初闻本不疑,三至能无眩。
亦以爱之深,遂至忧难遣。
披读尺素书,豁如雪见晛。
惟愧《儒行篇》,不信久不见。
所希曾氏省,无则益加勉。
上奉庭闱欢,下使云仍显。
受毁出求全,得福良不浅。
云梦吞八九,胸中慎毋褊。
礼义苟无愆,人言何足辨。
捧檄适荆湖,刻苦如兄鲜。
缓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脔。
衣屦不敢鲜,杯盘不敢腆。
犹时寄甘旨,远道孝思展。
犹日勤笔札,公余手书卷。
似此仕为贫,不愧家积善。
每念宦途穷,清泪有时泫。
无何贝锦词,谗人肆流演。
初闻本不疑,三至能无眩。
亦以爱之深,遂至忧难遣。
披读尺素书,豁如雪见晛。
惟愧《儒行篇》,不信久不见。
所希曾氏省,无则益加勉。
上奉庭闱欢,下使云仍显。
受毁出求全,得福良不浅。
云梦吞八九,胸中慎毋褊。
鉴赏
这首清代汤金钊的诗《十一月廿二日得炜兄书作此答之》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深深敬仰和对自己清廉为官的坚守。首句“白璧玷青蝇”运用比喻,暗示自己虽遭他人非议,但仍保持高洁品质。诗人强调遵循礼义,不在乎人言,以兄长般的刻苦自律来应对仕途挑战。“衣屦不敢鲜,杯盘不敢腆”描绘了他朴素的生活态度,即使身处远方,仍不忘孝顺之情。“无何贝锦词,谗人肆流演”揭示了遭受的诽谤,但诗人坚毅不惑,阅读朋友的书信后,疑虑尽消。“受毁出求全,得福良不浅”表明他从困境中寻求自我完善,认为这样的经历并非全然不幸。
诗中提到《儒行篇》和曾氏,可能是指儒家经典或某位贤人的榜样,诗人希望以此自励,上承父母欢心,下使家族荣耀。最后两句“云梦吞八九,胸中慎毋褊”表达了诗人胸怀宽广,不因小人之言而狭隘,显示出其高尚的人格魅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诗人坚韧的品格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