耘锄不可无,雨露勿忧少
出处:《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其二》
宋 · 苏辙
读书虽不恶,不读亦自好。
根牙就区别,花实随时老。
耘锄不可无,雨露勿忧少。
我钓不在鱼,一竿寄洲岛。
根牙就区别,花实随时老。
耘锄不可无,雨露勿忧少。
我钓不在鱼,一竿寄洲岛。
注释
读书:学习阅读。不恶:并非不好。
自好:本身就很好。
根牙:植物的根和芽。
区别:不同之处。
花实:花朵和果实。
随时:随着时节。
耘锄:耕耘除草。
雨露:雨水和露水。
勿忧:不必担心。
钓:钓鱼。
不在鱼:目的不在于鱼。
一竿:一根钓鱼竿。
洲岛:江中的小岛。
翻译
虽然读书有益,但不读也自有其乐趣。植物根基与枝叶有别,花朵和果实随季节而变化。
耕作不能缺少,雨水和露水不必担心会太少。
我钓鱼并非只为了鱼,而是借竿寄托于江岛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其二)》中的一节。诗人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虽然读书有益,但并非必要时一定要读,个人喜好和生活节奏也应被尊重。他强调了事物的本质差异,比如植物的根芽与花果会随着季节变化而成长,暗示读书也是如此,适时而学更为重要。
诗人进一步指出,尽管耕作需要勤劳(“耘锄不可无”),但也不必过分忧虑缺乏滋养(“雨露勿忧少”)。他的钓鱼之乐并不在于能否捕获鱼,而是享受垂钓过程,将竿子寄托在江岛之上,体现了他对生活的闲适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教于乐,既传达了对知识的态度,又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