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桃源客,何人见乱时
出处:《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
唐 · 卢纶
青袍芸阁郎,谈笑挹侯王。
旧箓藏云穴,新诗满帝乡。
名高闲不得,到处人争识。
谁知冰雪颜,已杂风尘色。
此去复如何,东皋岐路多。
藉芳临紫陌,回首忆沧波。
年来倦萧索,但说淮南乐。
并楫湖上游,连樯月中泊。
沿溜入阊门,千灯夜市喧。
喜逢邻舍伴,遥语问乡园。
下淮风自急,树杪分郊邑。
送客随岸行,离人出帆立。
渔村绕水田,澹澹隔晴烟。
欲就林中醉,先期石上眠。
林昏天未曙,但向云边去。
暗入无路山,心知有花处。
登高日转明,下望见春城。
洞里草空长,冢边人自耕。
寥寥行异境,过尽千峰影。
露色凝古坛,泉声落寒井。
仙成不可期,多别自堪悲。
为问桃源客,何人见乱时。
旧箓藏云穴,新诗满帝乡。
名高闲不得,到处人争识。
谁知冰雪颜,已杂风尘色。
此去复如何,东皋岐路多。
藉芳临紫陌,回首忆沧波。
年来倦萧索,但说淮南乐。
并楫湖上游,连樯月中泊。
沿溜入阊门,千灯夜市喧。
喜逢邻舍伴,遥语问乡园。
下淮风自急,树杪分郊邑。
送客随岸行,离人出帆立。
渔村绕水田,澹澹隔晴烟。
欲就林中醉,先期石上眠。
林昏天未曙,但向云边去。
暗入无路山,心知有花处。
登高日转明,下望见春城。
洞里草空长,冢边人自耕。
寥寥行异境,过尽千峰影。
露色凝古坛,泉声落寒井。
仙成不可期,多别自堪悲。
为问桃源客,何人见乱时。
注释
青袍:古代低级官员的服饰。芸阁郎:指在芸阁(藏书阁)任职的文官。
侯王:诸侯或王公贵族。
旧箓:古代的符咒或记录。
云穴:指藏书或隐居的地方。
帝乡:都城,代指朝廷。
名高:名声显赫。
东皋:地名,泛指田野。
藉芳:倚靠花草。
紫陌:代指京都的道路。
沧波:形容广阔的水面。
萧索:寂寞,冷落。
淮南:地名,指淮南地区。
并楫:并排划船。
连樯:船只相连。
阊门:苏州古城的西门,这里代指城市。
千峰影:众多山峰的影子。
古坛:古代的祭坛。
寒井:冷冽的井水。
仙成:成仙,指长生不老。
桃源客: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居民,象征避世隐居的人。
翻译
青色官服的书生,谈笑间接待着侯王。古老的符箓藏在云雾缭绕的洞穴,新作的诗歌流传在都城。
名声高了无法悠闲,走到哪里都被人们认出。
谁会知道你清如冰雪的容颜,已经混杂了世俗的颜色。
此去的未来会怎样呢,东皋岔路口的选择繁多。
倚靠着花草靠近紫色的大道,回首往事,记忆如波涛翻滚。
近年来厌倦了孤寂,只谈论淮南的乐趣。
并排划船在湖上畅游,月光下船只相连停泊。
顺着水流进入阊门,夜晚的市场灯火通明,喧闹不已。
高兴地遇见邻居朋友,远远地交谈询问家乡的情况。
过了淮河风势更急,树梢间分辨着城乡的界限。
送别的朋友沿着岸边走,离人站在帆下立定。
渔村环绕着水田,淡淡的烟雾隔开了晴空。
想要在林中痛饮醉倒,先计划在石头上歇息。
天色渐暗还未破晓,只向着云边的方向前行。
悄悄进入无路的山林,心里知道有花开的地方。
日头升高天色渐明,向下望去可见春意盎然的城池。
洞里的草空自生长,坟墓旁人们依旧耕耘。
寂静中行走于奇异之地,走过无数山峰的影子。
露水的颜色凝聚在古老的祭坛,泉水的声音落入寒冷的井中。
成仙的日子遥不可期,长久的分别令人悲伤。
请问桃源的客人,又有谁能见证战乱的时代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的生活情景和心境。开篇“青袍芸阁郎,谈笑挹侯王”两句,刻画出一位才子与豪门贵族交游的场景,展现了他的高雅脱俗和交游广泛。紧接着,“旧箓藏云穴,新诗满帝乡”则表明他不仅学富五车,且文名远扬。
然而,在“谁知冰雪颜,已杂风尘色”中,却流露出一丝哀愁,文人的高洁之心在世俗的尘埃中逐渐模糊。诗人通过“此去复如何,东皋岐路多”表达了对未来道路的迷茫和选择的困惑。
接下来的几句“藉芳临紫陌,回首忆沧波。年来倦萧索,但说淮南乐。”则是诗人在旅途中,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怀念,以及对淮南之乐的向往。
“并楫湖上游,连樯月中泊。沿溜入阊门,千灯夜市喧”描述了诗人在湖上的游览和夜宿,以及城市生活的繁华与喧嚣。
以下几句“喜逢邻舍伴,遥语问乡园。下淮风自急,树杪分郊邑。”则表达了对乡土之情的眷恋,以及诗人对于故乡亲人的思念。
“送客随岸行,离人出帆立”显示了诗人在送别时的情感波动和离愁。紧接着,“渔村绕水田,澹澹隔晴烟。欲就林中醉,先期石上眠。”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林昏天未曙,但向云边去”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以下几句,“暗入无路山,心知有花处。登高日转明,下望见春城。”则是对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的描写,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洞里草空长,冢边人自耕”描绘了隐逸之地的宁静与世外桃源的意境。最后,“寥寥行异境,过尽千峰影。”则是诗人对于旅途中的独特体验和对自然山川的深刻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生活片段的描写,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