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鸡鸣待诏留金马,日仄拜辞丹陛下全文

鸡鸣待诏留金马,日仄拜辞丹陛下

明 · 董纪
此行敢谓儒冠误,进步青云登仕路。
不投光范一封书,底用蓬莱三献赋。
鸡鸣待诏留金马,日仄拜辞丹陛下
独持使节瘴乡来,性命鸿毛身土苴。
何如野老住深村,一生不识州县门。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涯的反思。前四句“此行敢谓儒冠误,进步青云登仕路。不投光范一封书,底用蓬莱三献赋。”描绘了一位士人原本可能追求的功名之路,他不敢认为自己的儒学之冠是错误的选择,渴望能够像青云一样攀登仕途,甚至不需要像光范那样投递一封推荐信就能获得高位,也不需要像传说中的仙人那样撰写三篇赋文来获取恩赐。这里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对官场成功的渴望与期待。

接下来的四句“鸡鸣待诏留金马,日仄拜辞丹陛下。独持使节瘴乡来,性命鸿毛身土苴。”则描述了这位士人最终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放弃了朝堂的荣华,选择了在金马门外等待诏令,直到夕阳西下才向皇帝辞行,独自带着使节前往瘴气弥漫的地方。这不仅是对官场生活的放弃,也是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将个人的生命比作轻如鸿毛,最终归于尘土。

最后两句“何如野老住深村,一生不识州县门。”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由、远离官场束缚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前面追求功名的路径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似乎在说,与其在官场上劳心劳力,不如像一位老农一样,住在深山老林中,一生都不曾踏入州县的官府大门,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地探讨了人生选择的价值观,以及对自由和平静生活的追求。它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中一部分士人的内心矛盾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隐逸生活的推崇和对个人精神自由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