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万种恨,并入秋风吟
出处:《秋夜柬顾茂伦》
明末清初 · 顾樵
秋声无深浅,深浅在人心。
但使闻者悲,不辨鸣者音。
月落林影翻,夜半惊栖禽。
入秋思梦短,起坐还披襟。
遇物悲在昔,事往情更深。
安知来日愁,追念不及今。
我有万种恨,并入秋风吟。
哀乐境所遇,岂必雍门琴。
但使闻者悲,不辨鸣者音。
月落林影翻,夜半惊栖禽。
入秋思梦短,起坐还披襟。
遇物悲在昔,事往情更深。
安知来日愁,追念不及今。
我有万种恨,并入秋风吟。
哀乐境所遇,岂必雍门琴。
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未来的忧虑。开篇“秋声无深浅,深浅在人心”点出秋夜之音,既有自然界的细微声响,也暗喻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接着“但使闻者悲,不辨鸣者音”一句,表达了声音与情感之间的关联,即使听者能感受到悲凉,却难以分辨是何种声音引发的悲情。
“月落林影翻,夜半惊栖禽”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惊扰的画面,月落之后,林间的光影随之变化,半夜时分,栖息的鸟儿被惊醒,这一场景既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又暗示了外界环境对内心情绪的影响。
“入秋思梦短,起坐还披襟”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因季节更迭而引发的思绪变化,秋天的到来让梦境变得短暂,起身与坐下之间,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释放内心情感的方式。
“遇物悲在昔,事往情更深”进一步揭示了诗人面对过往事物时的悲伤情绪,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情感反而变得更加深刻。
“安知来日愁,追念不及今”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以及对当下时光的珍惜,担心未来可能带来的愁绪,不如珍惜眼前。
最后,“我有万种恨,并入秋风吟”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秋风融为一体,通过吟唱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世界的不满或遗憾。
“哀乐境所遇,岂必雍门琴”则以音乐为喻,说明情感的表达方式多样,不必局限于特定的形式,如古代琴师雍门周的演奏,而是可以是任何能够触动心灵的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情感以及未来的复杂感受,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