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娶须造中书堂,欲贵须近尚书床
出处:《移吾床》
清 · 洪亮吉
纪僧真,无所须,从官乞作士大夫。
士大夫,非天子命,江家谢家听不听。
欲娶须造中书堂,欲贵须近尚书床。
桃笙三尺床七尺,尚书移床远俗客。
士大夫,非天子命,江家谢家听不听。
欲娶须造中书堂,欲贵须近尚书床。
桃笙三尺床七尺,尚书移床远俗客。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洪亮吉所作的《移吾床》。诗中描绘了纪僧真向官府求取士大夫身份的过程,以及在追求权力与地位时所面临的复杂人际关系。
诗的开篇“纪僧真,无所须,从官乞作士大夫”,以纪僧真为例,展现了一个寻求社会地位提升的人物形象。他没有其他需求,只是希望得到官府的认可,成为士大夫阶层的一员。这种对社会地位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于权力和声望的追求。
接着,“士大夫,非天子命,江家谢家听不听”一句,点明了士大夫的地位并非由天子直接任命,而是需要得到像江、谢这样的世家大族的认可。这反映出封建社会中,士大夫阶层的形成与维持,往往依赖于与权贵家族的关系网络。
“欲娶须造中书堂,欲贵须近尚书床”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获取社会地位的途径。想要娶妻,必须接近中书省;想要获得高位,就必须靠近尚书台。这里通过“中书堂”和“尚书床”的隐喻,形象地表达了在封建社会中,接近权力中心对于个人地位提升的重要性。
最后,“桃笙三尺床七尺,尚书移床远俗客”一句,以具体场景描绘了权力人物如何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维护自身地位。尚书将床移得远离世俗之客,意味着他通过改变居住环境来保持与普通人的距离,以此彰显自己的尊贵与权威。
整首诗通过纪僧真的故事,以及对士大夫阶层获取地位途径的描述,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结构,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在追求社会地位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