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拟作奢摩他,疾至萨芸若全文

拟作奢摩他,疾至萨芸若

生非廊庙姿,雅志在林野。
拟作奢摩他,疾至萨芸若
身心沩山牛,得失塞翁马。
城南寄僧坊,一室谢扫洒。
当时醉吟翁,高谢香山下。
安知衰病夫,亦有如翁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中束缚的反思。诗中运用了佛教中的概念,如“奢摩他”、“萨芸若”,以及“沩山牛”、“塞翁马”的比喻,来表达对内心平静与外在事物得失的超然态度。

首句“生非廊庙姿,雅志在林野”点明了诗人并非官场之人,而更倾向于自然与宁静的生活。接着,“拟作奢摩他,疾至萨芸若”两句,借用佛教术语,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但很快又意识到这些追求可能带来的困扰和痛苦。

“身心沩山牛,得失塞翁马”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挣扎与平衡。沩山牛象征着内心的稳定与平和,塞翁马则代表了对得失的淡然态度,即无论得失,都能像塞翁对待马一样,保持心态的平衡。

“城南寄僧坊,一室谢扫洒”描述了诗人选择在僧坊中寻求心灵的栖息地,远离尘世的纷扰,过着简朴的生活。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当时醉吟翁,高谢香山下”通过引用另一个诗人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即使是在香山这样的名胜之地,也愿意放弃,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最后,“安知衰病夫,亦有如翁者”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即使在年老多病之时,仍能找到像“醉吟翁”那样的心灵寄托,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