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节一生懒,秋来有底忙
出处:《九月二日盛集诸公郊游至二圣寺仍用散木韵》
明 · 袁宏道
靖节一生懒,秋来有底忙。
妻儿团菊社,宾客守糟床。
西肆驼蹄熟,东邻蟹甲香。
山中无姓字,呼我作高阳。
妻儿团菊社,宾客守糟床。
西肆驼蹄熟,东邻蟹甲香。
山中无姓字,呼我作高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陶渊明(靖节)的生活状态与情趣,以及诗人袁宏道在九月二日与朋友们郊游的情景,充满了田园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乐。
首句“靖节一生懒,秋来有底忙”,开篇即以陶渊明的个性特点引入,虽一生懒散,但秋季到来时,似乎也有了忙碌的理由。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陶渊明在日常生活中对劳动的享受和对自然的热爱。
接着,“妻儿团菊社,宾客守糟床”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陶渊明家庭生活中的温馨场景。妻子儿女围绕着菊花聚会,宾客们则守在酒糟旁,预示着将有美酒佳肴共享。这一场景充满了家庭的和谐与友情的温暖,体现了陶渊明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西肆驼蹄熟,东邻蟹甲香”两句,则通过食物的描写,展现了陶渊明生活中的另一种乐趣——美食。西面的驼蹄已经煮熟,香气四溢;东邻的螃蟹肉质鲜美,蟹壳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这些食物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更增添了生活的趣味。
最后,“山中无姓字,呼我作高阳”一句,以陶渊明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在山林之中,无需留名于世,只需享受自然与友情带来的快乐,被称呼为古代放浪形骸的高阳氏即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及其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亲情、友情的珍视。语言简洁流畅,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