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妄庸子,多欲求神仙
出处:《读素问十六首 其二》
宋末元初 · 方回
真人古不死,变形能登天。
圣人乃其亚,在宥亦长年。
尧舜寿踰百,犹若腒腊然。
后世妄庸子,多欲求神仙。
圣人乃其亚,在宥亦长年。
尧舜寿踰百,犹若腒腊然。
后世妄庸子,多欲求神仙。
注释
真人:指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人。古不死:古代传说中能够永生的人。
变形:变化形态。
登天:升天成仙。
圣人:道德高尚的人。
在宥:宽容仁慈。
尧舜:古代贤君。
寿踰百:寿命超过一百岁。
犹若:如同。
腒腊:干肉,比喻长寿。
妄庸子:狂妄无知的人。
求神仙:追求长生不老。
翻译
真正的长生者古来就有,形态变化可以升天飞翔。圣人仅次于他们,宽恕和仁慈也能长寿无疆。
尧舜的寿命超过百年,犹如干肉般坚韧。
后世那些狂妄无知的人,痴心妄想追求长生神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境界。诗人通过描述真人的不死和变形登天,表达了对圣贤不朽之身的向往。"圣人乃其亚"一句,意味着圣人与真人同类,都是道法自然、与天地合一的存在。"在宥亦长年"则暗示了这种状态下的长寿。
接下来的两句"尧舜寿踰百,犹若腒腊然",通过历史上的圣君尧舜来强调,即便是古代的圣明之主,也能享有悠长的寿命,且依旧保持着生机勃勃。这一比喻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于长生不老、生命力旺盛状态的追求。
最后两句"后世妄庸子,多欲求神仙"则指出了后世之人,因迷信和盲目,错误地认为通过某种方式可以达到与古代圣贤同等的地步,渴望成为神仙。诗人这里可能是在批判那些不切实际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永恒、超脱凡尘的一种理想信念,同时也包含了一定的批评现实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