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雁峰前雁,春回尽却回
出处:《哭吕衡州六首 其五》
唐 · 元稹
回雁峰前雁,春回尽却回。
联行四人去,同葬一人来。
铙吹临江返,城池隔雾开。
满船深夜哭,风棹楚猿哀。
联行四人去,同葬一人来。
铙吹临江返,城池隔雾开。
满船深夜哭,风棹楚猿哀。
注释
回雁峰:指雁回峰,一个地名,雁群常在此回旋,象征着回归。春回:春天再次到来。
尽却回:全部返回。
联行:一起行走,这里指四人同行。
同葬:共同安葬,暗示有三人未能归来的悲剧。
铙吹:铙歌与鼓吹,古代出征或凯旋时的军乐。
临江返:靠近江边返回。
满船:整个船上,强调哭泣的人很多。
风棹:风中的船桨,代指船行。
楚猿:楚地的猿猴,以其叫声哀怨著称,常用于表达悲伤之情。
翻译
回雁峰前的大雁啊,春天归来时尽数飞回。四人结伴同行离去,最终却只同葬一人归来。
沿江返回时吹响了铙鼓,雾气中城池渐渐显现。
深夜里整船的人哭泣,风中的船桨伴随着楚地猿猴的哀鸣。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属于《哭吕衡州六首》的第五首。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故人的哀悼和怀念之情的诗篇。
"回雁峰前雁,春回尽却回。联行四人去,同葬一人来。" 这两句描绘了时光流转与生命易逝的情景。雁峰是吕衡州居住的地方,“回雁峰前雁”暗示着时间的循环和季节的更替,而“春回尽却回”则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无奈和叹息。接着,“联行四人去,同葬一人来”生动地描绘了一起出发而最终只有一个人返回的情形,这里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铙吹临江返,城池隔雾开。" 这两句则是对环境和氛围的细腻描写。“铙吹”指的是船上的响铃,而“临江返”表明诗人正站在江边回望往事。接着,“城池隔雾开”则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有些许悲凉的情境。
"满船深夜哭,风棹楚猿哀。" 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满船深夜哭”展示了诗人在静谧的夜晚对逝者深沉的哀痛,而“风棹楚猿哀”则通过风声和古代传说中的楚国之猿,增强了悲哀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切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情厚谊,以及面对生命消逝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