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童河上柳,朝荣暮来朽
出处:《艳歌行》
明 · 李攀龙
童童河上柳,朝荣暮来朽。
人生天地间,何可日无酒。
偃蹇谁当闻,忼慷谁当有。
赖得心所欢,嚼我以大斗。
醉后唱高言,掩耳使一走。
语卿且勿走,不如舌在口。
舌在难为扪,叹尔欲行恩。
人生天地间,何可日无酒。
偃蹇谁当闻,忼慷谁当有。
赖得心所欢,嚼我以大斗。
醉后唱高言,掩耳使一走。
语卿且勿走,不如舌在口。
舌在难为扪,叹尔欲行恩。
鉴赏
这首诗《艳歌行(其二)》由明代诗人李攀龙创作,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饮酒的慰藉,以及对友情和言语力量的感慨。
首句“童童河上柳,朝荣暮来朽”以河畔柳树的生长与凋零象征生命的无常,早晨生机勃勃,夜晚便归于衰败,以此引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接着,“人生天地间,何可日无酒”表达了诗人对于饮酒作为生活乐趣和精神寄托的看法,认为在有限的生命中,饮酒可以带来片刻的欢愉和解脱。
“偃蹇谁当闻,忼慷谁当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遇的感叹,意思是即使有豪情壮志,也难以找到共鸣之人。随后,“赖得心所欢,嚼我以大斗”表明在找不到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时,只能依靠内心的喜爱,通过大量饮酒来寻求内心的慰藉。
“醉后唱高言,掩耳使一走”描述了诗人醉酒后的放纵和狂言,虽然旁人可能不以为然,但诗人却乐在其中,甚至希望别人远离,以免打扰到这份自由和畅快。最后,“语卿且勿走,不如舌在口。舌在难为扪,叹尔欲行恩”则是对朋友的挽留,同时也表达了对言语力量的感慨,即使舌头在嘴里,也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话语,因此对朋友的善意和行动充满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人生哲理、友情和言语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情感和言语的独特见解,以及在复杂世界中寻求自我慰藉和表达自我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