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离潮水岸,韵爽判曹人
出处:《顾少府池上》
唐 · 曹松
池上分行种,公庭觉少尘。
根离潮水岸,韵爽判曹人。
正午回鱼影,方昏息鹭身。
无时不动咏,沧岛思方频。
根离潮水岸,韵爽判曹人。
正午回鱼影,方昏息鹭身。
无时不动咏,沧岛思方频。
注释
池上:池塘边。公庭:官署庭院。
少尘:较少尘嚣。
根离:根部远离。
潮水岸:潮汐边。
韵爽:诗韵清新。
判曹人:官府中的官员。
正午:中午。
回鱼影:鱼影倒映。
方昏:傍晚。
息鹭身:鹭鸟栖息。
无时不动咏:时刻都在吟诗。
沧岛:苍茫的海岛。
思方频:思绪频繁。
翻译
在池边分块种植,公堂上感觉少了尘埃。根须离开潮水边,诗韵清朗让曹府之人欣赏。
正午时分鱼儿游动倒映出影子,傍晚时分白鹭栖息调整身姿。
无时无刻不在吟咏,对沧海孤岛的思绪更加频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和艺术境界。开篇“池上分行种,公庭觉少尘”两句,从景物描写入手,表现了诗人在池塘边种植花草,庭院内尘土减少的清净环境。接着“根离潮水岸,韵爽判曹人”两句,则转向对自己艺术追求的表达,说明自己的文学风格如同植物根部远离潮湿的河岸,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中间四句“正午回鱼影,方昏息鹭身。无时不动咏,沧岛思方频”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几个片段:白天太阳照耀下鱼儿在水面跳跃的景象;傍晚时分鸟儿归巢栖息的宁静;诗人的心中无论何时都在吟咏着诗词,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执着。最后一句提到的“沧岛”,常被用来比喻隐逸生活或是理想中的桃源,通过“思方频”表达了诗人对于那种理想状态的频繁思考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艺术自我与隐逸生活理想的内心世界。